我们都知道,地球上有"五带",即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如果再细分,还可以分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和寒带等.这些地带的划分,主要依据是太阳的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这些不同的地带大致呈横向条带,顺着纬线方向(东西方向)延伸着.从赤道向两极,一个地带转换成另一个地带,是顺着经线方向(南北方向)交替排列.这种分布状况称为"地带性分布"或称"纬度地带性分布".因此,在分布问题上,人们把纬度称为地带性因素.我们可以这样概括: 地球上热量带的分布状况是地带性分布,影响热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除此以外的分布状况,我们统称之为非地带性分布.例如,中国的降水量东南部多,越向西北降水越少.从东南向西北可以按干湿情况划分几个地带,即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我国东南沿海皆属湿润地区,新疆则处于干旱地区.这种分布状况就不是地带性的,而是非地带性分布.造成这种分布状况的原因,很明显不是由于纬度,而是由于降水情况.距海远近是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因素。
由于气温、气压、风向、降水等天气现象是相互影响的,地球上气温、降水的分布都具有地带性的特点,而气温与降水更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地球上各大陆大部分地区的植被分布就是地带性的了。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热量,所以气温过低的两极地带就缺乏植被.对于水分的要求,树木与草类不同,树木比草需要更多的水,所以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森林生长在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而在比较干旱的地区,树木不易生长,植被以草原为主,非常干旱的地区则只有荒漠植被。
大陆植被的类型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只能粗略地选择几种主要类型来讲.列表如下: 略
我们选几个主要的植被类型,写在下面:
热带雨林 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北纬10°之间的亚马逊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它是分布在热带高温潮湿气候区的常绿森林,树种繁多.乔木高达30 米以上,有的甚至可达40~60 米,主干挺直,通常可分出3 层结构.热带雨林的植物量(主要是木材)占全球陆地总植物量的40%.它的盛衰直接影响着全球环境,保护热带雨林已成为当前世界关注的紧迫问题之一。
热带季雨林 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印度半岛等地区.它形成于干湿季节交替的热带气候条件下、又称季风林或热带季节林.和热带雨林相比,结构较简单,乔木只分上下两层.由于气候的影响,热带季雨林可分为两大类型: 落叶季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分布在年降水量500~1500 毫米,且有较长干季的地区,大多数树种在干季落叶.半常绿季雨林分布在年降水量1500~2500 毫米,水热结合良好的地区,在短暂的干季,高大的乔木可出现几天到几周的无叶期.热带季雨林与热带雨林之间难能划分出明确的界线,呈逐渐过渡的形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主要分布在东亚,即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而潮湿,年平均气温15~21℃,年降水量1000~2000 毫米.终年常绿,树冠浑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有许多珍贵林木,速生林木和经济林木.常绿阔叶林保存面积不大,在我国,从秦岭山地到云贵高原和西藏南部山地都有广泛分布,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已加强培育和保护。
夏绿阔叶林 又称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西欧、中欧、东亚、北美东部等地.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降水量在500~1200 毫米.林木冬季落叶.亚洲的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南部的暖温带地区,以及朝鲜和日本的北部,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已无原始林。
寒温带针叶林 又称北方针叶林或泰加林.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的北部,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区也有分布.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这里夏季温湿,冬季严寒而漫长,年降水量300~600 毫米.针叶林常由单一树种构成,树干直立.云杉和冷杉属耐阴树种,林内较阴暗,被称为"阴暗针叶林".松树和落叶松为喜阳树种,林内较明亮,称为"明亮针叶林".亚欧大陆北部寒温带针叶林面积非常广阔,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芬兰、俄罗斯、我国黑龙江北部到堪察加半岛.欧洲及西伯利亚地区以常绿针叶林为主,亚欧大陆东部则以兴安落叶松占多数.北美洲的寒温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阿拉斯加和拉布拉多半岛的大部分,以及这两个半岛之间的广大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沿太平洋沿岸,针叶林种属丰富,与欧洲北部相似,有松、云杉、落叶松等;东部地区与东亚相似,落叶松广泛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