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动物起源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附:什么是化石
来源:中学生百科全书 类别: ( 字号:   )

青少年朋友们去自然博物馆参观,讲解员总是告诉大家,在人类还未诞生之前,地球上还存在过什么动、植物,它们是如何如何生活的,它们的形状是什么样子,是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的……这些死去的生物被他们讲得活灵活现,就仿佛是他们亲眼看到似的.他们是怎么知道地球上曾存在过这一天的呢? 是根据化石.那么化石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化石是动、植物死亡后被埋藏于地下,经过地质作用所变成的石头.但这一些石头保留了动、植物的形状特征,古生物学家们便是根据这些特征,确定出它们是何种动植物.若是动物,则还要运用解剖学的原理,勾画出它们的骨骼,补充上它们的肌肉和皮肤,便画出了它们的体形图或雕塑成模型了。

在地球历史中存在过的生物之所以能够保存成为化石,要有生物本身和地质环境双方面的条件.首先生物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体,如无脊椎动物中各种贝壳、脊椎动物的骨骼等,它们是由无机物组成的硬体,与皮肉、内脏等软组织相比,不易遭受氧化或腐烂而消失,因此成为化石的可能性较大.而那些软组织易遭氧化和腐烂,成为化石的可能性就小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化石都是骨骼和贝壳的原因.第二个条件是生物死后要有它们被迅速埋葬起来的地质环境.如海洋和湖泊中,泥沙沉积迅速的地方,生物保存为化石的机会就多,否则即使生物有硬体,如果死后长期暴露在地表或泡于水中不被泥沙所掩埋,也会被风化作用破坏或其它动物吞食,不能形成化石.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一些无机物的形态类似生物形状(如海底锰结核、树枝状痕迹等),但它们并不是化石,因为它们不是生物;而现代才被泥沙埋藏的生物遗体,如动物,即便皮肉烂掉,仅有白色的骨头,也不能称为化石,必须经过沉积物形成岩石的过程,使骨头也变得坚硬如石,这才能叫化石,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5000年的时间。

从以上可以看出化石保存需要种种条件,各时代的古生物只能有一小部分由于条件适宜而成为化石,再考虑到成为化石期间遭受的种种破坏作用及现在还没有发现到的化石,已收集到的化石仅占当时古生物数量的很少一部分,它们对古生物的记录必须是很不连贯、很不完整的,致使有些生物绝灭之谜直到现在我们还是不清楚的。

化石有不同类型,这是由于埋藏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化石。

实体化石 遗体本身全部或部分保存下来,在特殊的环境中避免了氧化和腐烂,如西伯利亚冻土层的猛犸象、波兰斯大卢尼沥青湖里的披毛犀、我国抚顺煤田中包含完整昆虫的琥珀等.但这类实体化石并不多见,绝大多数生物仅能保存硬体部分,而这一部分也要经过石化才能形成化石,石化作用有:

矿物质充填,无脊椎动物硬体结构中多少都留有空隙,当硬体掩埋日久,空隙往往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主要是碳酸钙)填充,变成致密坚实的实体化石;脊椎动物骨骼,其髓质消失留下的中空部分同样易受矿物质填充而增加了重量,这也是中药店收购龙骨时,鉴别是龙骨还是骨头的一种方法。

交替作用,在石化过程中原来硬体的物质成分被地下水溶解带走,而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在被溶解的孔洞中.若是沉淀与溶解速度相等,就能保存原来硬体的微细结构.如硅化石,大家都能在硅化石上看到年轮和细胞的轮廓。

升溜作用,生物被埋藏后,体内不稳定的成份经分解,挥发消失了,仅留下了稳定的成份,形成薄膜保存下来.如树叶,主要成份是碳水化合物,经过升溜作用,氢、氧全都跑了,仅剩下碳,形成了碳质薄膜。

模铸化石 生物遗体在围岩中留下的印模和复铸物.生物往往遭受破坏,但这种印迹却反映出了该生物体的主要特征,最常见的是植物叶子的印痕.有时带硬壳的动物死后壳体张开,泥沙充填进去,在固结成岩后地下水又把壳体溶解,在围岩与壳外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外模,在泥沙与壳内表面的接触面上留下了内模;如果壳体张开不大,基本保持原状,那么充填进的泥沙成岩后就称为内核,若是动物死后壳体不张开,当贝壳溶解后就留下一个与壳同形等大的空洞,此空洞如再经充填,所形成的核则称为外核。

遗迹化石 是生物活动时留下的痕迹和遗物.遗迹化石中最重要的是足迹,从足迹的大小、深浅及排列情况,可以推测该动物身体的轻重,行走时是慢步、疾驰还是跳跃,足迹是爪型还是蹄型,由此可以推知该动物是食肉型还是食植物型.例如: 发现地上有两排足迹化石,一排小有蹄,一排大有爪,行距由远而近,步幅由小变大,经过一段混乱后脚印又出现了,但只有一排大而有爪的足迹.这串系列脚印所表现出的含意,是大家都会看明白的。

属于遗物方面的化石,是指动物的蛋化石和便化石.我国河南省西峡县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称得上是世界奇迹.成窝迭垒的恐龙蛋分布在20 平方公里范围内,颜色不同,大小不等,形状也不一样,对研究恐龙当时的生活形态有着重要的意义.粪便化石中鱼类化石比较常见,可以根据形状、大小来分析,如螺旋状的粪便化石就可能是具有螺旋瓣肠道的鱼类排泄的。

化学化石 有些生物的遗体虽然不能保存下来,但有机体分解后形成的各种有机质如氨基酸、脂肪酸等仍可保留在地层中.它所具有的化学分子结构足以证明过去生物存在过.国外的专家们曾对三亿年前的鱼类、1 亿多年前的恐龙化石做过化学分析,得到了7 种氨基酸.我国在1994年从河南省西峡县恐龙蛋化石群中,在一个软蛋化石中也提取出了动物的RNA 和DNA(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因此通过对化学化石研究,对探明地球上生命起源和阐明生物的发展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朋友们,现在你们开始明白自然博物馆中那些复原图及雕塑是怎么来的了.对,都是通过化石复制出来的.是化石使我们看到了史前一个个鲜活的面孔(身影)。

下页:动物大家庭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