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气象科学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气象为我们减灾
来源:世界科技百科 专题:气候天气

频繁的气象灾害,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楚;面对洪水、暴雨、台风、冰雹的横行霸道,肆意破坏,人类并没有坐以待毙.科学家们却急急地行动起来,一直在寻找着对策.现在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人类还没有完全能够驯服它们的能力.但我们已经和正在用高新科技手段,提高着预报水平,争取把灾害减少到最低程度.在这之中,对天气现象的监测、顶报,以及各种防范措施,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如对付突发性的强对流天气、暴雨、冰雹、龙卷风,气象雷达就可大显身手.一般六小时一次的气象监测和三小时一次的卫星探测,很难捕捉到这种突发性强对流天气;而雷达通过连续的跟踪观测,根据回波中心的强度、云顶高度、面积、移向移速的变化,就可以推断出即将出现的天气内容,对是否冰雹天气、暴雨天气、阵性降水都分辨得清清楚楚.多普勒雷达还能探测大气中风与温度的分布情况.近些年来,由于电子数字处理系统的应用,雷达更是如虎添翼,这使短时天气预报水平大为提高。

1990年5月28 日,云南省云溪地区对上午8 时和10 时观测的两次雷达回波资料进行分析,成功地预报了“华宁县的一次强雷暴雨天气”.当地水利部门积极采取行动,将一些水利施工的现场进行有效防范,而使数百万元的财产免遭“毒手”.据说,从短时天气预报中获得的收益数字惊人.美国农业每年可得7400 万美元,英国可得650 万英镑;在能源上,美国每年收益3930 万美元,英国可获40 万英镑;在社会公益与安全上,美国每年竟获3.1亿美元,英国也有380 万英磅。

气象卫星的监测水平就更高了.三十多年来,由于卫星遥感技术的运用,对热带气旋、暴雨洪水、寒潮、干旱,甚至森林火灾、病虫害的监测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气象卫星的云图可以清楚地显示台风发展过程的全貌,及其移动的趋势、路径、速度、强度等.1981年,卫星云图准确地显示出8107 号台风将向西北方面移动,纠正了其他资料预报的西行错误结论.据此,预报员作出了台风将在福建、浙江南部登陆的正确预报.再如1986年的 86O7 号台风,由于提前72 小时作出登陆广东的准确预报,使损失减少了十多亿元.气象卫星对台风的准确监测、也避免了一些机毁人亡的空运事故.如 1981年8月 31日,卫星云图显示出中日航线受台风的影响可能性很大,值班人员立即向有关部门建议取消次日的航班,确保了旅客的飞行安全。

气象卫星也能监测暴雨.在卫星云图上,一个个密集的白亮云区就是暴雨.1983年7月下旬,汉江上游水位猛涨,气象工作者根据云图反映,多次作出正确预报,有关领导在暴雨滂沱的7月31 日做出了撤离陕西安康城居民的果断决定,大大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对寒潮等冻害的监测,卫星也表现得得心应手.气象卫星通过红外云图资料,能获得寒潮移动的方向和进程.美国就据此为南部佛罗里达州柑桔园的种植提供了大量有实用价值的信息.据估计,该州光柑桔种植一年就可以节省4500 万美元。

对干旱的监测,卫星也可以做到.目前,全世界沙漠化问题严重.我国荒漠化面积已经接近国土的1/5.卫星可以提供沙漠动态的数据,为防沙治沙作重要参考。

卫星的监测还涉及到一些特殊灾害,如森林火灾、地震预报等.我国在1987年5月6 日-6月2 日的大兴安岭林区的大火扑灭过程中,卫星监测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整个灭火战斗中,国家气象局向森林防火总指挥部提供了七十余幅反映林火发展情况的云图.1992年5月,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又观测到大兴安岭有高温区,实况是确实在扑灭火灾。

卫星的监测,仅从减灾方面来说,也可以把对海水的监测,对植物病虫害的监测、对旱涝面积的估算包括进去.气象卫星利用冰、水的不同反射率及温度的不同特性,可以测出海冰的分布和移动情况.我国从80年代初开始,就对渤海、黄海北部的海冰分布、漂移速度、外浮位置进行了卫星跟踪,指出了海冰位置,帮助渤海石油公司的两艘钻井船脱离了险情。

卫星遥感技术发展到监测植物病虫害,的确是件了不起的事.农作物的群体绿叶面积指数、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能反映作物的长势,对病虫害和冻害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据说,瑞典的科学家们曾经根据卫星图片资料,提前14 天准确地预报了森林病虫害.在其没有蔓延开来时,就施加了控制.再如加纳,卫星图片还曾被作为灭蝗的依据.说穿了这其实不难理解: 蝗虫一般在地下排卵,而虫卵又对土壤水分有特定的要求,因而只要根据土壤温度分布的分析,就可以找出蝗虫的滋生之地。

我国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利用卫星对各种作物病情、长势、病虫害作了研究.如 1987年春,气象卫星云图揭示出河南省红蜘蛛、吸浆虫、白粉病等少数病虫害.1991年2月,江苏省气象局根据18 号的气象卫星的遥感资料,指出受灾最严重的区域是灌南县,这为当地及时自救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在估计旱涝面积方面,气象卫星根据的是光谱特征的改变、陆地绿色植物的反射特性差别,通过接收辐射测值来进行工作的.早在1986年,吉林省东辽河流域发生大暴雨时,四平市气象局根据8月4 日的气象卫星遥感资料,计算了受涝区的面积.1988年河南省遭受罕见的大旱,卫星云图也及时提供了其地理分布情况。

但是减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灾情所致的方方面面.减灾,从整个过程来看,它包括监测、预报、信息传输、防御和治理、抗灾、救灾等等环节;按阶段来分有灾前防、灾中抗和灾后救.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重要的一部分,利用气象技术减灾,如前面所述的监测、预报等,在这之中担负着首当其冲的重要责任.在我国,各种气象监测站网星罗棋布,监测和预警系统初具规模,但是我国作为世界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任重道远,比起一些发达国家来,由于人力、物力、科学水平等原因,我国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比如说美国国家灾害报警系统就很完善.美国政俯在五十多个州设立了350 个电台,每个广播范围为70 公里,这种报警系统已经覆盖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五.为了提高灾害预报水平,每个预报台都能接收覆盖美国及邻近区域的同步气象卫星云图图片,处理各地气象中心电传的天气资料,再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预报。

不过,我国近几年来,气象事业的发展与成绩不容忽视.国家每年用于气象事业的投入与取得减灾增收经济效益比为1∶20.同时,因为减灾科技的发展,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大为减少.如 1991年特大洪涝死亡730 人,比历史上同样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少3-4 倍。

现在,气象部门积极贯彻“以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做好监测、预报、信息传递和处理工作,为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服务.全国各地现有2600个气象台站业务体系,配有二百多部气象雷达,77 个卫星图接收点,900 个警报发射台,三千多部甚高频电话,大大地提高了对付灾害的能力。

下页:未来的趋势:国际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