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洁净、明亮的手术室里,无影灯下,外科医生手持锋利的手术刀,切开病人的皮肤,殷红的鲜血从切口渗出,病人却依旧安然地躺着.今天,开刀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是一项十分平常的工作.然而,就在100 多年以前,开刀对于医生和病人却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现在,人们评价一位外科医生的医术,是以其手术质量为主要标准的,而在19 世纪以前,却是以手术的速度来衡量一位外科医生的水平。
那时候,西方的麻醉术还没有发明,病人都是在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中接受手术的.如今在英国伦敦医院里,还陈列着一座巨大的吊钟,当年这座大钟曾悬挂在医院的大厅里.当开刀的病人因疼痛拼死挣扎时,就敲响大钟,紧急召集医院值勤人员赶往手术室,紧紧按住痛苦挣扎的病人,以使手术继续进行.每一次手术,不仅病人十分恐惧,就连外科医生也觉得是个可怕的负担.因此,如何消除病人在开刀时的疼痛,成为外科学发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在这方面,中国曾遥遥走在世界的前列.距今1700年以前,东汉的名医华佗曾发明过一种“麻沸散”的中药麻醉剂,病人服后会暂时失去知觉,可以接受各种手术而不觉得痛苦.据史书记载,华佗曾利用“麻沸散”,成功地为一个船夫作了腹部大手术.可惜“麻沸散”的单方很早就失传了。
西方麻醉药的发现,最早可追溯到1799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明的“笑气”(一氧化二氮).这种气体虽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较小.1845年1月,美国牙科医生威尔斯在波士顿一家医院里,公开表演在笑气麻醉下的无痛拔牙手术.结果由于麻醉不足,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大声喊痛.一时间,取笑哄嘘声四起,人们把威尔斯当作骗子,赶出了医院。
有一天,莫尔顿去拜访化学家杰克逊,正听到他在讲述昨晚的“奇遇”:昨天黄昏,杰克逊和他的朋友们玩纸牌,正当兴头上,天却暗下来了,杰克逊一面打牌,一面给台灯添加酒精,匆忙中把一瓶同样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乙醚,当作酒精加进了灯肚.灯点燃后,整个房间弥漫着一股异样的清香.不一会儿,杰克逊和他的牌友们竟都昏昏入睡了,醒来时,已近半夜时分.这个有趣的故事让“有心人”莫尔顿听得出神,他的心头闪现出新的希望.于是,他匆匆地赶回实验室,立即着手准备,利用挥发性很强的乙醚作麻醉试验。
莫尔顿牵来一条狗,让它吸入乙醚蒸汽.几分钟后,这条狗果然昏然入睡,失去了知觉和对疼痛的反应.莫尔顿又接连做了多次动物试验,充分证实了乙醚的麻醉作用。
1846年10月16 日,还是在当年威尔斯被哄下台的那所医院里,莫尔顿公开表演乙醚麻醉术,由波士顿的著名外科医生华伦主刀,进行一例下颚血管瘤切除手术。
这一天,进行手术的大厅和走廊上挤满了热心的观众.预定的手术时刻到了,可是负责麻醉的莫尔顿却没有露面.华伦医生焦急地踱来踱去,四周的观众也开始窃窃私语.10 分钟过去了,华伦医生已等得不耐烦.他料想,莫尔顿一定是害怕重蹈威尔斯去年失败的覆辙而临阵退缩了.于是拿起了手术刀,对四周的观众说:“莫尔顿到现在还没来,大概是另有约会了.”顿时响起了一片笑声。
就在这时,莫尔顿手捧麻醉器具推门而入.原来莫尔顿为了保证手术成功,对乙醚麻醉器具进行了充分调试,因而耽误了时间.莫尔顿的出现,使喧闹的手术大厅立刻鸦雀无声.华伦医生退后一步,指着手术台上紧张得浑身发抖的病人对莫尔顿说:“先生,您的病人准备好了!”
手术开始了.神色镇定的莫尔顿,心里捏着一把汗.这次手术是对乙醚麻醉的重大考验.因为血管瘤的病灶比较大,手术时必定会引起病人难以忍受的疼痛.但是,在乙醚麻醉下,病人呼吸沉稳,安静入睡,手术十分顺利地结束了.过了一会儿,病人才慢慢地苏醒过来。
当病人用手摸着下颚手术切口层层包着的纱布,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时,华伦医生在一旁亲切地说:“手术可以不痛,这再也不是在做梦了!”接着,他抬头向观众大声宣告:“先生们,这是真的,没有一点欺骗!”观众席上一片欢呼,人们为这近乎神奇的麻醉效果赞叹不已。
麻醉术的发明,为外科手术开辟了新纪元.乙醚,这种可以使手术无痛的药物,立刻被推广到全世界.在它的启发下,英国产科医生辛普逊在1847年冬天又发现了一种比乙醚麻醉作用更强的药物——氯仿,化学名称叫三氯甲烷.接着,各种局部麻醉药及各种麻醉的新方法被相继发现,从此,外科学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
20 世纪70年代,中国医务工作者继承和发展祖国医学遗产,重新制成了中药麻醉剂,使华佗的“麻沸散”重放光彩,使湮没了1000 多年的中药麻醉重新复活.更令人鼓舞的是,继承中国历史悠久的针刺疗法,创造了针刺麻醉法.用一根小小的银针,竟能代替麻醉药物,使病人在无痛中安然接受外科手术.这项令人不可思议的麻醉术,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展开研究,探讨针刺麻醉的原理,改进针刺麻醉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麻醉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