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相信,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是英国人威廉·哈维发现的,并相信是他在公元1628年发表他的发现时第一次用这种概念而引起世界的注意.然而,哈维甚至不是认识到这种概念的第一个欧洲人,而我国则早在哈维发现的前2000年就已发现了血液循环。
在欧洲,对血液循环的认识,先于哈维的有迈克尔·塞维特斯、里尔多·科隆波、安德烈·塞萨尔皮诺和奥达诺·布鲁诺.这些人都读过大马士革的一位阿拉伯人阿尔纳菲斯的作品中关于血液循环的概念,他本人则似乎是从我国得到这一概念的.他的作品曾译成拉丁文,但佚失了,而在公元1956年被一位学者重新发现,从而为欧洲确立了这一概念的来源。
在我国,有着无可争辩的、卷帙浩繁的文字记载,足以证明血液循环至迟也是公元前2 世纪就已确立的学说.鉴于这种概念这时已发展成为完善而复杂的学说见于《黄帝内经》(相当于古希腊希波克拉底的著作),因此最初的概念一定出现于在此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可以有把握地说,血液循环的概念比西方接受它大约早2000年就已出现在中国。
我国古人设想人体内有两种独立的流体循环系统.血液,由心脏输出,流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气”,一种微妙的、稀薄的能量形式,由肺脏输出,而在无形的“道”(经脉)中循环于周身.这种双流体循环概念对针刺疗法极为重要。
我国传统上把脉搏鉴别为28 种不同的脉象,公认其发出于输送血液的心脏.对人体及其功能的整体观念就是血(即“阴”)和“气”(即“阳”)的双循环理论.此二者相互关联.《黄帝内经》说:“血液的流动是由‘气’来维持的,而‘气’运动决定于血;因此,它们在循环流动时互相依存.”《黄帝内经》又说:“人体脉管系统的功能是促进血与气的正常流通(循环),因此,人从食物取得的精华,可以滋养阴阳脏腑,维持肌肉和筋骨,润滑关节.”《黄帝内经》还说:“我们所说的脉管系统像是水坝和拥壁,形成隧道环路,这些隧道控制着血液经过的路径,这样,血液就不会外逃或从某处漏掉.”
我国先人为进行观察研究,从尸体取出血管将它们拉直测量全部长度,其结果约为49 米。
每24 小时,血液循环与“气”的循环在腕部再次“会合”,完成了50条血液循环的路程,使这两个循环恰好重合.因此可以计算出,血液每天要流经2469 米的路程.在这时,就已大约呼吸13500 次.这就是说,每一次呼吸,血液就流动15 厘米。
心脏显然可以被想像为具有输送血液的功能.的确,古代的医生曾在他们的课堂上使用奇怪的风箱与竹管系统抽吸液体,向学生们演示心脏和血液循环是怎样进行的。
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的计算表明,每循环一次约需28.8 分钟.通过医学研究,我们知道,这比实际情况约慢60 倍,真正所需的时间为30 秒.威廉·哈维对这一点并没有作出结论,他推测这段时间可能为“半小时……一小时,或甚至一天”。
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医生威伦坦·里吉尼在他的《针刺尾数图》(公元1685年)中说:血液循环是中国医学总体的基本原则之一.他写道:“中国的医生……也许比欧洲医生早许多个世纪就已经以很大关注致力于钻研和讲授血液循环,无论是就个人而言,还是从集体来说.他们把他们整个医学的基础建立在这种循环的规律上,这些规律就像是设在特尔菲(古希腊城市)的阿波罗神(希腊太阳神)神殿.”
在同一年(即公元1685年),著名学者艾萨克·沃修斯写道,中国人知道血液循环已有4000年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300年前的欧洲,人们普遍认识到,中国人首先提出了血液循环的概念.但从那以后,欧洲人反而倒退到对此全然无知,以致完全忘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