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医学发现 < 百科全书 < 首页 :当前 
最早认识糖尿病
来源:医学大发现 作者:

糖尿病最初在我国称为“消渴”,其含意是“解除口渴”.这一病名取得非常合适,因为糖尿病有一不正常的口渴症状,并且排泄大量的尿液.在公元前2 世纪时,糖尿病就被详细地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篇》中.书中指出:

“此人必定有大量进食甜的美食和多脂肪食物的习惯……所以得到了糖尿病.”

这表明,甚至从那个时期起,我们的祖先便提出了该病的令人惊奇的确切诊断。

我们不知道他们在什么时候首先注意到糖尿病人的尿中有过量的糖.但是,在公元7 世纪时,医生甄权(死于公元643年)在他所著的《古今录验方》一书中已提到.该书已失传,但其主要的段落在公元752年被王焘引用在他的《外台秘要》一书中,引文如下:

“《古今录验方》说,糖尿病有三种形式:一是常感口渴而饮水多,小便频繁,尿中不含脂肪,像麦片,尝之味甜.这是糖尿病(消渴病).二是吃得甚多,而不甚渴……三是虽渴但不能多饮水;下肢肿(浮肿),但脚消瘦,阳萎,小便频繁.”

上述的第一种类型是普通的糖尿病;而第二种类型是以患者吃大量食物为特征的糖尿病;至于最后一种类型,可能仅仅是指过度肥胖的患者的糖尿病,因为肥胖症是糖尿病的一种复杂因素.观察腿部情况是了解循环功能低下的糖尿病人存在的问题的一种手段.若糖尿病十分严重或患者穿的鞋太紧并喜欢用暖水壶暖脚,就会生疖子、发炎等并发症,以至严重到发展为坏疽.同样是在公元7 世纪,李暄写了一本关于糖尿病的专著《医说》,解释糖尿病人尿甜的原因.他写道:

“这种病是由于肾与尿道虚弱造成的.尿味常甜.许多医生往往不知其症状……农民的谷类食物含有甜味……制作甜食的方法……很快就转换为甜味……咸味易于排泄.但由于受到控制的肾与尿道系统虚弱,就不能摄取营养要素,因此一切都变成尿排出.所以尿有甜味,而且不能获得其正常颜色.”公元7 世纪的另一位医学家孙思邈,大约在公元655年写了一部《千金方》,书中记载了有关糖尿病的内容:

“要戒除三点: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和面食.若能遵守这种摄生法,不服药也能疾病痊愈.”

这样,在公元7 世纪,我国古代医生已经发表了他们对糖尿病尿甜现象的观察情况;致力于对此进行解释,并且提出控制糖尿病的饮食摄生法,避免饮酒和食淀粉的食物.这与现代的方法相差不远。

到公元1189年,张杲医生在《医学》中也记录了注意糖尿病人皮肤的重要性和患者皮肤轻微受损的危害性:

“糖尿病患者是否治愈,要注意患上大疖和痈;若痈疽发生于骨节间,后果不堪设想.我亲眼见到我的朋友邵任道患糖尿病多年,死于痈疽.”还应该提及的是,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著名人物所患糖尿病的许多病例显然是由于金属中毒所引起的.这是服用人们所知的一些长生不老药的另一种危害,因为药中含有大量的铅、水银甚至砒霜。

糖尿病人的尿发甜也为印度人所知,不过不像我国那样有确切年代的文字记载.糠尿病人的尿发甜这种现象大约于公元1660年才被欧洲的托马斯·威利斯所发现,而这一发现于公元1679年才发表.公元1776年马修·多布森辨别出使尿变甜的成分就是糖,但是直至公元1815年,这种糖才被认定是葡萄糖.尽管我国从未把糖尿病与胰腺联系起来,或者没有任何胰岛素方面的知识,但与西方相比,我国认识并力图控制糖尿病却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胰岛素于公元1921年才在西方首先被分离出来).“所有那些尿中有甜味但没有脂肪薄片的人均是糖尿病患者”,在公元7 世纪,中国人达到这样的认识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下页:糖尿病人的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