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经济天地 < 百科全书 < 生活百科 < 首页 :当前 
暗示广告
来源:百科书库 类别:经济趣闻

细心的影迷在观看近些年摄制的美国影片时一定会发现,影片中常常会出现带某种商标的一瓶可乐、一包麦片、一盒糖果,甚至一家连锁旅社也会映现在观众眼前!

其实,这些"道具"或"布景"完全是由广告商而不是由导演安排的.值得注意的是,这类默默无语又自然而然的电影广告与大喊大叫、惹人心烦的电视广告完全不一样,由于前者的含蓄性,它又被广告专家称为"暗示广告"。

实际上,"暗示广告"早在1980年《外星人》一片中就出现了——那就是李斯牌巧克力,自上了银幕后其销售量竟激增了70%之多! 普利·莫里斯烟草公司也不甘落后,花费了35 万美元让《007》系列片之一的《合法杀手》中的邦德在片中大抽该公司生产的"云雀牌"香烟,果然此烟很快"名扬四海".有一年,在美国摄制的5 种最叫座的电影中,就有60 余种商品(包括猫食、烈酒、防臭剂、化妆品乃至机油)在观众的"不知不觉"中做了暗示性的广告。

时下,已有30 多家"暗示广告"公司应运而生,专门为各厂家在电影中为其产品做暗示性的广告提供服务,这类广告公司都与制片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影片开拍前,制片人便把剧本送到广告公司,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对剧本做研究后,想方设法寻觅安置某些商品作为道具的机会.而更为常见的是,为了使电影中做暗示性的广告的商品安置在"最恰当"的镜头中,广告公司还须与制片人磋商,改变一段对白甚至一场戏。

但美国各界也有不少人士对这种暗示性的广告持有异议。

有的电影批评家指责有的好莱坞影片以30年代为背景,但做暗示性的广告的商品却是80年代的,这无疑将影响影片的"真实性"。

下页:百元买不了粒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