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说过“小小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的谜语吗?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 谜底是蜘蛛.蜘蛛这一不起眼的小东西,还曾经当过人类的老师呢! 人们捕鱼用的鱼网,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从蜘蛛织“八卦阵”得到的启示.后来人们发明的人造纤维——人造丝,也有它的一份功劳哩。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早在300 多年前,法国有一位科学家叫卜翁,因为要探索蜘蛛吐丝结网的奥秘,弄了好多蜘蛛,进行反复实验.如果发现,蜘蛛的小圆肚子里有许多粘液,在它的肚子上还有一个开口,中间有许多小孔.蜘蛛把肚子里的粘液通过这些小孔,喷射到空气中凝结起来,就是蜘蛛丝了.这么细的一根蛛丝,其实还是由好几百根细丝合起来的。
卜翁想: 这样细的蛛丝织成的衣服一定很漂亮.于是,他剖开蜘蛛的肚子,挤出粘液,再让粘液通过一个个小孔压出来,果然成了一条条细丝.这些细丝晶莹透明,洁白漂亮.卜翁就用这种“细丝”织成了世界上第一副人造丝手套.据说,这手套至今还陈列在法国的博物馆里。
只是,蜘蛛肚子里的粘液实在太少了,为了得到一副手套,得养上万只蜘蛛,如果生产成千上万件衣服,也用这种方法来获得“人造丝”,这实在是不现实的。
1855年,有一位名叫奥捷玛尔的法国科学家开始仔细研究蚕儿吐丝的问题.他想: 蚕儿吃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能否仿照蚕儿的法子,把桑叶变成丝呢?
于是奥捷玛尔一头钻进实验室,开始试验.结果发现桑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蚕丝却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比起纤维素来多含了一种叫“氮”的化学元素。
能不能用人工的办法,把氮加到桑叶中去把它变成丝呢?
奥捷玛尔把从桑叶里取出来的纤维素,浸在硝酸里,因为硝酸里有大量的“氮”。
啊,成功了,桑叶真的变成了粘液! 奥捷玛尔接着把这种粘液通过小孔压出来了,果然成了一根根连绵不断的细丝,比起卜翁从蜘蛛身上获得的人造丝,这才是最早的人类自己制成的真正的人造纤维——人造丝。
通过人造丝的发明,人们认识了事物的本质: 真正用来制造人造纤维的原料的只是桑叶中的纤维素,而蚕儿之所以食用桑叶,是因为家蚕的祖先是野蚕,野蚕本来是桑树的寄生虫,野蚕被驯养成家蚕后,仍保持着它在大自然中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偏食习惯——只吃桑叶。
显然大自然中含有天然纤维素的物质都可以作为人造纤维的原料.打那以后人们就开始试用木头、芦苇、竹子、棉花杆、棉短绒以及甘蔗渣等这些天然纤维素为原料制造人造纤维。
1884年,科学家从在实验室里少量试制人造纤维扩大为工业规模的生产.这第一种投入生产的人造纤维就是硝酸纤维.一开始由于这种硝酸纤维容易燃烧,成本又高,没有得到很快发展。
1891年,人们接着试制成功了另一种人造纤维——粘胶纤维.粘胶纤维的发展很快,产量最大,占人造纤维总产量的1/4,我们先来谈谈它吧。
从纺丝机中出来的粘胶纤维,是连续不断的长丝,它的性能近似于蚕丝,被称为“人造丝”.如果把粘胶长丝切短,制成长短粗细近似于羊毛的短纤维,就叫“人造毛”,长短粗细近似于棉花的短纤维,就叫“人造棉”。
人造棉纤维细而软,织成布,布面均匀细洁,身骨柔软,挺像纺绸,加之人造棉染色性能好,特别是1958年我国制成了新型的活性染料以来,印染出来的人造棉更是五光十色、鲜艳多彩.用它制成春、夏穿的衬衫和裙子,凉爽飘逸,深受人们欢迎。
人造丝酷似蚕丝: 轻、柔、滑、软、坚牢,而且成本比蚕丝低廉得多.目前我国已大量生产各种用人造丝织造的纺织品,如美丽绸、富春纺、麦浪纺、乔期纱、无光纺、光纺等投入市场。
人造毛是人造羊毛的简称,其长度、细度、卷曲度与羊毛相似,常见的人造毛哔叽、华达呢、毛毯都是用人造毛织成的.人造毛透气性能好,穿着舒适,没有气闷感觉,染色性能也好,比羊毛耐虫蚀,不易断裂。
粘胶纤维还能加工制成各类包装用的玻璃纸.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用于制玻璃纸的粘胶纤维约10 万吨以上。
在人造纤维中,坐第二把交椅的是醋酸纤维,醋酸纤维除可加工制造成各种纺织品外,还可大量地用来制造电影胶卷——片基。
铜氨纤维是早在1899年投入工业生产的另一种人造纤维.这种纤维因为比蛛丝还细,所以常被织成透明的围巾、袜子.用它做成的衬衫、汗衫、窗帘真是“薄如蝉翼”。
还有一种人造蛋白纤维也属于人造纤维,在40年代发展很快,性能与天然羊毛极为相似,我们称之为乳酪纤维或酪素纤维。
人造纤维正式投入工业规模的生产成为人造纤维工业只是近60年的事.其发展规模和速度却是十分惊人的,特别是在40年代一下子从占世界纤维总量3% 跃为13.2% ,10年中增加10.2% .现在,全世界人造纤维的品种约有 20 多种,约有50 多个国家生产人造纤维.如果说树叶与兽皮是衣服“古代史”的“主角”,棉、毛、丝、麻是衣服“近代史”的“主角”,那么人造纤维就是衣服“现代史”上的“主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