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每个月的经济总收入是有限的,而要消费和支出的项目又很多,如衣、食、住、行,购买书籍、文具和其他娱乐消费等.如何合理安排和控制各项开支,做到既满足生活要求,又能略有节余以应不时之急需,乃是家政管理的一大学问。
对一个家庭是如此,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据.而对国民经济的宏观遥控和微观搞活,就正如一个善于理财、精打细算的好管家对于一个家庭一样,是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的必要保证。
经济学,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就像是一棵大树,深植在社会经济活动的土壤中,其粗壮的主干上分枝丛生,花繁叶茂,色彩缤纷.近几十年来人们尝试用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给这棵古老的参天大树嫁接上一枚并不显眼的新芽.在斗艳争芳的盛况中,在绿叶浓荫的掩映下,这枚嫩芽默默地成长着.通过母体发达的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迅速成长壮大起来.短短时间里,崭露头角,成了经济学这棵大树上独树一帜的新分支——经济控制论.特别是近十几年来,这一新的分支更是奇葩竞放,硕果累累,令人刮目相看。
我们说,控制论与经济学的结合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经济控制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先有控制论,而后才有经济控制论.事实上,早在控制论诞生之前,从古典经济学起,就有大量的经济学者在研究经济系统的调节、反馈、控制及稳定性问题,只是他们还没有上到控制论的高度来分析罢了.很明显,无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还是现代经济学家,都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价值规律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调节器"作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过程中都存在着某种自动调节与控制现象,用控制论的术语来说,就是"负反馈调节".经济控制论的最终形成是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上的。
1952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控制论大会上,与会学者首先提出了"经济控制论"一词.1951~1953年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史密斯教授运用电子模拟装置模拟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分析体系的稳定性和各种干扰影响的反应,指出了资本主义危机的必然性与周期性.1953年,英国电子工程学教授A. 图斯丁(A·Tustin)发表了《经济系统的机制》,把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起来的经典控制理论应用于进行控制的问题上,1954年和1957年,美国数学家A.菲利甫斯(A.Phillips)在《封闭经济中的稳定政策》和《稳定政策与滞后反应的时间形式》等文中,开始用二次常微分方程来描述宏观经济系统,讨论了它的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问题,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案来改进经济政策的稳定性。
随后,运筹学、系统工程、现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微分对策理论等新的现代科学理论被陆续引用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控制论进一步向前发展。
现代经济控制论的一个主要内容,是将控制论与数量经济学、管理学、经济系统学、运筹学等学科相结合,对具体的经济过程实现控制与管理.这类经济控制论问题把人和物及各种参数均视为被动的受控对象.典型的应用包括: 宏观经济的最优控制、建立最优经济增长模型、最佳消费投资比例、最佳广告费用、有价证券选择、金融市场最优控制、基本建设投资优化问题等等。
现代经济控制论的另一方面是由对策论发展起来的.在这里,经济控制论把人视为其内在的动力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既协作又竞争的,这种关系形成社会经济的唯一主动结构,从而形成了经济系统的控制功能,简单地说,这类经济控制论问题研究的是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涉及到物质刺激、责任问题、竞争的控制功能等等.所谓"小智善于治事,大智善于治人,睿智善于立法",就可喻指为控制的几个不同层次。
现代经济控制论作为一种管理过程的科学的基本工具,在社会主义经济中有着巨大的潜力.经济控制论的重要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它提供了一种关于使经济管理有效、准确和可靠的精确分析工具;二是它发展了一种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思想方法,我们称之为"控制论思想".其实,经济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并非高深莫测,全部思想方法也都是辩证唯物的.大家都来学点经济控制论知识,对我们的国家、对我们的企业、对我们的人民,都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