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医人体穴位分类 < 中医按摩治病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开窍苏厥穴
说明:功效分类法 专题:人体穴位图  ( 字号:   )

凡是具有通关开窍、苏厥醒神作用,能够治疗邪陷心包或痰浊蒙蔽清窍所致神昏谵语、中风口噤、癫狂惊痫等病症的一类腧穴,称为开窍苏厥穴。

本类腧穴大多位于头面和四肢部。如头面部的水沟穴、四神聪穴、内迎香穴、兑端穴、悬命穴、承浆穴;上肢部的十宣穴、少商穴、商阳穴、中冲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十王穴、劳宫穴、后溪穴、夺命穴;下肢部的大敦穴、隐白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涌泉穴、金门穴、委中穴,另外还有胸部的乳中穴以及前后二阴之间的会阴穴等。

位于手指尖端的少商穴、商阳穴、中冲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足趾尖端的大敦穴、隐白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和位于足心穴的涌泉穴分别被称为手足十二井穴,主治实证、热证,临床上多采用三棱针点刺放血的方法。

由于水沟穴、兑端穴、悬命穴、十王穴所在部位皮肤柔软薄弱、血管神经丰富,故只宜针不宜灸;劳宫穴位于掌心内,不能直接灸;会阴穴为督、任、冲三脉之会,任主胞胎,为慎重起见,孕妇不宜施针;至阴穴有矫正胎位之功效,故对健康孕妇禁针;乳中穴常用作体表标志。

开窍苏厥穴常与清热、安神、舒筋活络穴配伍,用于治疗头痛、目赤、咽肿、喉痹、癫痫、惊悸、失眠、四肢疼痛、瘛疭等症。

此类人体腧穴包括:水沟穴兑端穴承浆穴悬命穴内迎香穴四神聪穴劳宫穴后溪穴少泽穴少冲穴关冲穴中冲穴商阳穴少商穴十宣穴十王穴夺命穴乳中穴会阴穴委中穴金门穴隐白穴大敦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气端穴涌泉穴

开窍苏厥穴除了具有通关开窍、苏厥醒神的共同作用外,还各因其隶属经脉、所居部位之不同,治疗上亦有区别。

少商穴、商阳穴、中冲穴、关冲穴、少冲穴、少泽穴为手阴阳六经之井穴,两手合称“手十二井穴”,具有开窍苏厥、调整阴阳之功效。临床上既可配合使用,也可以根据各穴的特性选择应用。如少商穴兼具清宜肺气、通利咽喉、疏卫解表之功;商阳穴兼有清泄阳明郁热、清利咽喉的作用;中冲穴能清心宁神、驱散心包邪热;关冲穴能清上焦火热、宣少阳郁热;少冲穴兼具宁心安神、清心火、通心气之力;少泽穴兼有清心除烦、宣解郁热、通调乳汁的作用等等。

大敦穴、隐白穴、厉兑穴、足窍阴穴、至阴穴、涌泉穴为足阴阳六经之井穴,双足合称“足十二井穴”,除共同作用外,大敦穴兼具理气调肝、清利湿热之功;隐白穴兼可健脾和胃、益气统血;厉兑穴兼能清胃泻火、舒筋活络;足窍阴穴兼有清利肝胆湿热、通络止痛的作用;至阴穴可调理气机、正胎催产,促使胎儿复位顺产,达到矫正胎位的目的;涌泉穴兼具滋肾清热、降逆通络之力,尤在治疗头痛方面有良好效果,特别适用于肾虚头痛和肝阳头痛。

水沟穴隶属于督脉,是苏厥开窍的首选腧穴,适用于厥证的急救,同时对于腰痛亦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针刺本穴,施以泻法,予强刺激并配合腰部活动,往往可收针起立愈之效。

劳宫穴对于治疗口疮、口臭有奇效,因本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荥主身热”,擅长于清热泻火。口疮、口臭多因心火上炎、胃热炽盛所致,故针一刺劳宫穴可达治愈疾病之目的。

后溪穴为治疗盗汗的常用穴,因该穴隶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心与小肠相表里,心主血,“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若心阴虚可导致盗汗,而小肠主液所生病,后溪穴可舒经络、调心气、固心阴、泻心火,使心火得降,滋阴增液,阴阳平衡,则盗汗自止。

委中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合穴,因膀胱经为多血少气之经,临床上多采用针刺放血的方法,治疗热证、血证。此外,委中穴还可舒筋活络、通痹止痛,特别适用于治疗腰酸背痛、膝软无力、腘筋挛急诸症,故有“腰背委中穴求”之说。

会阴穴隶属于任脉,是任、督、冲三脉之会,且位于前后二阴之间,清利湿热之效较著,多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月经不调、遗精等症。

兑端穴、承浆穴、悬命穴、内迎香穴均兼清热泻火之功。因位置不同,其主病各异。兑端穴以治吐舌唇强为主;承浆穴以治口舌生疮、齿痛流涎为主;内迎香穴以治鼻痒、不闻香臭为主。

十宣穴、十王穴、乳中穴3穴兼有清热祛暑的作用,适用于治疗高热、中暑等症,仅在刺灸方法及忌宜方面有所区别。

四神聪穴、夺命穴、金门穴、气端穴还能通络止痛。四神聪穴为治疗头痛、眩晕的常用穴;夺命穴可除上臂酸痛;金门穴、气端穴可用治下肢及足部疾患。

具有开窍苏厥作用的腧穴,除本章介绍的以外,尚有解表穴中的风府穴,清热穴中的通里穴、阴郄穴、神门穴、上星穴、大指甲根穴,止咳化痰平喘穴中的丰隆穴,益气壮阳穴中的百会穴,补阴穴中的肺俞穴、照海穴,利窍穴中的禾髎穴、素髎穴和通天穴等,临床上可酌情选取。



· 下页:利窍穴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