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flash版 < 经外奇穴图解 < 健康书籍 :当前位置 
带脉穴侧胸部穴位图解
来源: 作者: 时间:



中医针灸穴位取穴标准:

带脉穴

(Dài mài)(《灵枢·经脉》)

〖类属〗足少阳胆经的第26个穴位(GB26)。足少阳、带脉二经之会。

〖位置〗位于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第十二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十二肋间神经。腹横筋膜是腹内筋膜的一部分,它是由疏松结缔组织形成。(参看京门穴)

〖取穴方法〗侧卧位,于腋中线与脐横线之交点处取穴。

〖作用〗健脾利湿,调经止带,益肾强腰。

〖主治疾病〗月经不调,闭经,赤白带下,阴挺,腹痛,疝气,偏坠,腰胁痛,腹胀,里急后重,瘫痪,下肢无力。

〖配伍应用〗

 月经不调:配气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肾俞穴(《神应经》)。

 少腹痛:配关元穴、气海穴、大肠俞穴(《简易针灸疗法》)。

 赤白带下:配关元穴、气海穴、三阴交穴白环俞穴、间使穴(《针灸大成》)。

 月水不通、小腹坚痛:配侠溪穴(《针灸资生经》)。

 阴挺(虚症):配关元穴、中脘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学简编》)。

〖刺灸法〗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侧腰部;可炙,艾炷炙3~5壮,艾条炙5~10分钟。

〖附录〗

(1)穴名释义:穴为足少阳、带脉之会,为带脉经气所过之处,故名带脉。

(2)现代应用: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阴道炎,附件炎,盆腔炎,膀胱炎,睾丸炎带状疱疹等。

〖免责忠告:本站发布的穴位图解仅供参考,若刺灸请咨询中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