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紫菀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 字号:   )

为菊科植物紫菀 Aster tataricus L. f. 的根及根茎.味辛、甘、苦,性温.入肺经.功能:温肺、下气、消痰、止嗽.主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紫菀根含紫菀酮(Shionone)、紫菀皂甙(Astersaponin)、表无羁萜醇(Epifriedelinol)、无羁萜(Friedelin)、槲皮素(Quercetin).其挥发油中含毛叶醇(Lachnophyll- ol)、乙酸毛叶酯(Lachnophyllol acetate)、茴香醚(Anethole).此外,尚有芳香族酸、脂肪酸、烃等.从紫菀的甲醇提出液中得到两种荧光物质.一种为蓝色荧光物,另一种为紫色荧光物质。

药理作用:

1. 祛痰、镇咳作用 实验证明:紫菀水煎剂1g/kg给家兔灌胃,显著增加气管分泌量,祛痰作用持续4小时以上.紫菀浓缩水煎剂10g(生药)/kg给小鼠灌胃,有显著祛痰作用,而5g(生药)/kg剂量组祛痰作用不明显.粗提取物给大鼠灌胃,气管分泌物明显增加。

紫菀水煎剂灌胃,对小鼠咳嗽有镇咳嗽作用(氨水喷雾法);紫菀乙醇提取物 15g/kg 给小鼠灌胃,其镇咳率为53%(二氧化硫刺激法).但是,煎剂0.9g/kg或1.4g/kg灌服,对碘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则无镇咳作用。

2. 抑菌作用 在试管内,紫菀煎剂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 对肿瘤的作用 有报告指出,从紫菀中分离出来的表无羁萜醇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久咳 紫菀、杏仁、川贝母、款冬花各10g,沙参、麦冬各30g,枳壳、橘红各12g,黄芩、炙甘草各6g,炙桑皮、知母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250~300ml,10日为1疗程.治疗64例,完全缓解46例,基本缓解12例,好转 2例,无效4例.疗效优于医药治疗组.[陕西中医 1992;13(11):488]

2. 治疗百日咳 百部、紫菀各9g,白附子、白僵蚕、川芎、乳香各5g,胆南星3g,代赭石10g,水煎,日服1剂.治疗150例,初期者服3剂即可止住阵咳,中期6剂咳停,发病2个月服8~10剂方可止住阵咳.治愈后在1年内重新出现百日咳样的咳嗽时,服上方3剂可愈.[湖北中医杂志 1983;(5):24]

3. 治疗热性咳嗽 桔梗、紫菀、炒杏仁、浙贝母各9g,沙参、麦冬、制枇杷叶各10g,白前、炙麻黄、甘草各6g,生石膏15g,芦根20g.水煎服,日1剂.小儿用量酌减.临床可随证加减.治疗40例,结果:痊愈37例,好转2例,无效1例.平均疗程4.5天.[河北中医 1991;13(6):8]

方剂选用:

1. 治疗久嗽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2. 治疗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太平圣惠方》紫菀散)

3. 治疗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4. 治疗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5. 治疗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配伍效用:

紫菀配伍款冬花 紫菀辛散苦泄,化痰止咳,功擅祛痰;款冬花辛温,宣肺止咳,长于止咳.二者伍用,有泄肺祛痰之功效;若蜜炙后用,其润肺止咳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或内伤、或外感之咳嗽气喘、痰多咯吐不爽者。

紫菀配伍百部 紫菀辛散苦降,偏于化痰止咳而宣肺;百部甘润而平,偏于润肺止咳而宣肺.二者合用,化痰而不燥,润肺又不碍祛痰,共奏降气祛痰、润肺止咳之功效,用于治疗咳嗽无论新久虚实,或咯痰带血者。

紫菀配伍阿胶 紫菀润肺下气、化痰止咳;阿胶滋阴润肺、补血止血.二者伍用,有滋阴润燥、祛痰止咳、养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虚劳肺萎、咯痰带血者以及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咯血诸症。

紫菀配伍荆芥、白前、陈皮 紫菀、白前均化痰止咳,相伍为用,其功更著;荆芥祛风解表;陈皮燥湿化痰理气.四药伍用,有解表理气、止咳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所致之恶寒无汗、咳嗽胸闷、痰白清稀等症。

紫菀配伍款冬花、细辛、杏仁 紫菀、款冬花化痰止咳;杏仁止咳平喘;细辛温肺化饮解表.四药合用,有解表化痰、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治疗恶寒无汗、咳痰色白因外感风寒所致者。

[注意事项]

宜忌:有实热者忌服。

“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本草经集注》)

“恶藁本.”(《唐本草》)

[医家论药]

“紫菀,辛能入肺,苦能降气,故治咳嗽上气、痰喘,惟肺实气壅,或火邪刑金而致咳唾脓血者,乃可用之.”(《本草正义》)

“紫菀,味甘而带苦,性凉而体润,恰合肺部血分.主治肺焦叶举,久嗽痰中带血及肺痿,痰喘,消渴,使肺窍有清凉沛泽之功.……用入肝经,凡劳热不足,肝之表病也;蓄热结气,肝之里病也;吐血衄血,肝之逆上也;便血溺血,肝之妄下也;无不奏效.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肠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宣通壅滞,大有神功.同生地、麦冬入心,宁神养血.同丹皮、赤芍入胃,清热凉血.其桑皮为肺中气药,紫菀为肺中血药,宜分别用.”(《药品化义》)

“紫菀,肺金血分之药,《本经》止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取性疏利肺经血气也.去蛊毒痿躄者,以其辛苦微温,能散结降气,蛊毒自不能留,痿躄由肺热叶焦,紫菀专通肺气,使热从溲便去耳.《别录》疗咳唾脓血,大明消痰止渴,皆滋肺经血气之效.《金匮》泽漆汤用以治咳血而脉沉者,咳属肺,脉沉则血分之病也.亦治下痢肺痛,与紫参同功.”(《本经逢原》)

“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咳降逆,宣通窒滞,兼疏肺家气血.凡风寒外束,肺气壅塞,咳呛不爽,喘促哮吼及气火燔灼,郁为肺痈,咳吐脓血,痰臭腥秽诸证,无不治之.而寒饮蟠踞,浊涎胶固,喉中如水鸡声者,尤为相宜.惟其温而不热,润而不燥,所以寒热皆宜,无所避忌.景岳谓水亏金燥,咳嗽失血者,非其所宜;石顽谓阴虚肺热干咳者忌之;盖恐开泄太过,重伤肺金,又恐辛温之性,或至助火.要之虚劳作嗽,亦必有浊痰阻塞肺窍,故频频作咳,以求其通,不为开之,咳亦不止,以此温润之品,泄化垢腻,顺调气机,而不伤于正,不偏于燥,又不犯寒凉遏抑、滋腻恋邪等弊,岂非正治?且柔润之质,必不偏热,较之二冬、二母,名为滋阴,而群阴腻滞,阻塞隧道者,相去犹远.惟实火作咳及肺痈成脓者,则紫菀虽能泄降,微嫌其近于辛温,不可重任,然借为向导,以捣穴犁庭,亦无不可.总之,肺金窒塞,无论为寒为火,皆有非此不开之势.”(《本草正义》)

“紫菀,辛而不燥,润而不寒,补而不滞.然非独用、多用不能速效,小便不通及溺血者服一两立效.”(《本草通玄》)

“紫菀,观其能开喉痹,取恶涎,则辛散之功烈矣,而其性温,肺病咳逆喘嗽,皆阴虚肺热证也,不宜专用及多用,即用亦须与天门冬、百部、麦冬、桑白皮苦寒之药参用,则无害.”(《本草经疏》)

附注:紫菀根茎呈圆形疙瘩头状,故亦称紫菀头;因其头部蔟生极多细根,质柔软如茸毛而不易折断,又有紫菀茸、软紫菀之称.紫菀一药品种较杂,如云南、四川、西藏、新疆等地各用不同品种,然品质大多较次,临床为强调正品入药,常用真紫菀之名.正品紫菀主产于我国河北等北方诸省,故亦称北紫菀。



 · 下页:紫珠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