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禹余粮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为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 Limonite 的一种矿石.味甘、涩,性平.入脾、胃、大肠经.功能: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主治:久泻久痢、妇人崩漏带下、痔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其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含水三氧化二铁),且含铝、镁、钾、钠、磷酸等杂质。

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表明:禹余粮生品主含针铁矿、方解石及赤铁矿,并含少量伊利石、高岭石及石英;煅制品主含赤铁矿及方解石,并含少量伊利石、高岭石及石英;醋制品主含赤铁矿,并含中等量方解石、石英及少量伊利石、高岭石.用差热分析法结果表明:其生品主含针铁矿、方解石及赤铁矿,并含少量石英,煅制品及醋制品均含赤铁石及方解石。

药理作用:禹余粮不同炮制品的水煎液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绿脓杆菌均无抑制作用.其生品水煎液具有明显缩短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作用;但经煅制、醋制后则不明显。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慢性结肠炎 

a. 焦山楂 500g,禹余粮、炒补骨脂各60g,共研细末,加适量红糖口服,每次10g,日服3次,另配服参苓白术散加减,治愈1例患病14年的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浙江中医杂志 1985;20(2):156]

b. 黄芪、白芷、生牡蛎、赤石脂、禹余粮各20g,黄柏、炮姜、赤芍各10g,丹参15g,附子6~10g,炒地榆12g.水煎成400ml,早晚各用200ml,保留灌肠半小时以上.每20天为1疗程.治疗22例,结果:痊愈13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 1例.[辽宁中医杂志 1990;14(12):27]

方剂选用:

1. 治疗冷劳,大肠转泄不止:禹余粮四两(火烧令赤,于米醋内淬,如此七遍后,捣研如面),乌头一两(冷水浸一宿,去皮、脐,焙干,捣罗为末).上药相和,用醋煮面和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食前,以温水下五丸.(《太平圣惠方》神效太乙丹)

2. 治疗女人漏下,或瘥或剧,常漏不止,身体羸瘦,饮食减少,或赤或白或黄,使人无子者:牡蛎、伏龙肝、赤石脂、白龙骨、桂心、乌贼骨、禹余粮各等分.上七味,治下筛.空心酒服方寸匕,日二.白多者加牡蛎、龙骨、乌贼骨,赤多者加赤石脂、禹余粮,黄多者加伏龙肝、桂心,随病加之.(《备急千金要方》)

3. 治疗肠气痛,妇人少腹痛:禹余粮为末,每米饮服二钱,日二服.(《卫生易简方》)

配伍效用:禹余粮配伍赤石脂 二者皆入胃与大肠,均有涩肠、止泻、止血之功.但禹余粮甘涩性平,偏入气分;赤石脂甘酸性温,善走血分.二药相须为用,气血兼顾,其效更著.用于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之泻痢不止、滑脱不禁、甚至脱肛以及便血、崩漏带下、月经过多等证属虚寒者。

[注意事项]

宜忌:实证忌服,孕妇慎服。

[医家论药]

“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故主下焦前后诸病.”(《本草纲目》)

“禹余粮,养肺金,固大肠之药也.凡属水土不和,清浊混乱诸疾,用之奏效.”(《本草汇言》)

“禹余粮止小便之痛涩,收大肠之滑泄.《伤寒》禹余粮丸,治汗家重发汗,恍惚心乱,小便已阴痛者,以发汗太多,阳亡神败,湿动木郁,水道不利,便后滞气梗涩,尿孔作痛,禹余粮甘寒收涩,秘精敛神,心火归根,坎阳续复,则乙木发达,滞开而痛止矣.赤石脂禹余粮汤用之治大肠滑脱,利在下焦者,以其收湿而敛肠也.”(《长沙药解》)

“禹余粮功与石脂相同,而禹余粮之质,重于石脂,石脂之温,过于余粮,不可不辨.”(《本草求真》)



 · 下页: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