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石菖蒲的作用、介绍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 字号:   )

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的根茎.亦名菖蒲(《本经》)、九节菖蒲(《滇南本草》)、水剑草(《本草纲目》)等.味辛,性微温.入心、肝、脾、胃经.功能:开窍宁神、豁痰、理气、活血、散风、去湿、和胃.主治:癫痫、痰厥、热病神昏、健忘、气闭耳聋、心胸烦闷、胃痛、腹痛、风寒湿痹、痈疽肿毒、跌打损伤.内服:煎汤,3~6g(鲜品 9~24g);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药理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有镇静作用.煎剂或挥发油均能使小鼠自发活动减少,解除单笼饲养小鼠的攻击行为;亦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的睡眠时间,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此外,尚能显著延长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研究表明:挥发油中的细辛醚是镇静的有效成分,但除去挥发油后仍有镇静作用,提示其镇静成分不只一种。

石菖蒲煎剂对戊四氮引起的小鼠惊厥有一定的对抗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能使自主活动减少,抽搐开始时间推迟,抽搐鼠数较少.挥发油中的α-细辛醚140mg/kg能完全对抗小鼠电惊厥和戊四氮惊厥,并能对抗家兔侧脑室给Ach所致惊厥.除去挥发油的水煎剂亦有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对小鼠有较强的降温作用.石菖蒲根茎水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在临床上用于治疗癫痫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患,有较好疗效,其挥发油对某些神经系统的动物模型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

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挥发油(β-细辛醚)在一定浓度下有使豚鼠冠状血管扩张的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肺心病等属于痰浊气滞之胸痹者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其能增加冠脉流量有关,还可能与镇静、改善消化机能、平喘、镇咳等作用有关。

3. 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石菖蒲煎剂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及制止胃肠异常发酵,并有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石菖蒲中含的细辛醚能对抗氯化钡引起的离体肠管的兴奋作用。

4. 抗真菌作用 菖蒲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批癣菌、红色表皮癣菌、考夫曼-沃尔夫表皮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 其他作用 石菖蒲中所含的α-细辛醚有平喘作用,能对抗组胺引起的支气管收缩,并有镇咳作用.临床上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有改善作用。

有报告指出,石菖蒲煎剂有杀死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子宫收缩,α-细辛醚有对抗作用.α-细辛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粪链球菌、肺炎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菖蒲、艾叶、雄黄合剂熏烟(蒸)2~4小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有杀灭作用.体外实验发现,石菖蒲煎剂(1:2)能使蛔虫麻痹和死亡70%.[临床运用]临床报道:

1. 治疗癫痫大发作 石菖蒲煎剂,每30ml含生药干品9g,每次10ml,日服3次,30天为1疗程.可连续服用.如连续服用24个疗程(2年)未有癫痫发作,可停药观察.治疗60例,显效17例,有效28例,无效15例.对原发性癫痫(16例)和颅脑外伤所致症状性癫痫(18例)疗效较好.[江苏医药 1977;(3):32]

2. 治疗精神分裂症 石菖蒲、郁金各10g,大黄60g,百合、合欢花各30g,远志、生牡蛎各15g.水煎服,日1剂.治疗78例,治愈57例,进步15例,无效6例.[四川中医 1992;(12):28]

3. 治疗乳糜尿 菖蒲、薏苡仁、山药、扁豆、芡实、萆薢各等份研末,每次15g,冲服.以血尿为主者加地榆5g.治疗43例,痊愈40例,无效3例.3年内复发10例,继用原方有效.[浙江中医杂志 1991;(12):556]

4. 治疗耳鸣 石菖蒲60g,生甘草10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26例,皆愈.[陕西中医 1992;6:266]

5. 治疗梅核气 石菖蒲、佛手、半夏、苏梗、陈皮各10g,川朴、远志、枳壳各12g,威灵仙15g.水煎,分2次服,日1剂.治疗43例,皆愈.半年后复发5例,再服本方3~6剂而愈.[浙江中医杂志 1992;(4):157]

方剂选用:

1. 治疗温热、湿温、冬温之邪,窜入心包,神昏谵语,或不语,舌苔焦黑,或笑或痉:连翘三钱(去心),犀角一钱,川贝母三钱(去心),鲜石菖蒲一钱.加牛黄至宝丹一颗,去蜡壳化冲.(《时病论》)

2. 治疗心气不定,五脏不足,甚者忧愁悲伤不乐,忽忽喜忘,朝差暮剧,暮差朝发,狂眩:菖蒲、远志各二两,茯苓、人参各三两.上四味末之,蜜丸,饮服如梧子大七丸,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定志小丸)

3. 治疗好忘:远志、人参各四分,茯苓二两,菖蒲一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备急千金要方》开心散)

4. 治疗风冷痹,身体俱痛:菖蒲(锉)、生地黄(去土,切)、枸杞根(去心)各四两,乌头(炮裂,去皮脐,锉)二两,生商陆根(去土,切)四两,生姜(切薄片)八两.上六味,以清酒三升渍一宿,暴干,复纳酒中,以酒尽为度,暴干,捣筛为细散.每服,空心温酒服一钱匕,日再服.(《圣济总录》菖蒲散)

5. 治疗霍乱吐泻不止:菖蒲(切焙)、高良姜、青橘皮(去白,焙)各一两,白术、甘草(炙)各半两.上五味捣为粗末,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十数沸,倾出,放温顿服.(《圣济总录》菖蒲饮)

6. 治疗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

7. 治疗痈肿发背:生菖蒲捣贴,若疮干,捣末,以水调涂之.(《经验方》)

8. 治疗赤白带下:石菖蒲、破故纸,等分.炒为末,每服二钱,更以菖蒲浸酒调服,日一服.(《妇人良方》)

9. 治疗耳聋: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捣,筛,分作七丸,绵裹,卧即塞,夜易之.(《补缺肘后方》菖蒲根丸)  配伍效用:石菖蒲配伍蝉蜕 石菖蒲芳香辟浊,化痰湿、启闭开窍醒神;蝉蜕质轻升散,散风热、宣肺利咽.二者相伍,其启闭开窍醒神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邪干清窍、气机闭阻之头晕、耳鸣、耳聋等。

石菖蒲配伍人参、茯苓 石菖蒲醒神健脑;人参补益心气;茯苓健脾养心安神.三者合用,有补心气、安心神之功效,用于治疗心气不足之心悸失眠、多梦健忘等症。

石菖蒲配伍郁金 石菖蒲辛温,豁痰开窍、醒神健脑,功擅开窍;郁金苦辛性凉,清心开窍、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解郁.二者合用,共奏豁痰除湿、解郁清心、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治疗湿温病热入心包或湿浊蒙蔽清窍所致之神志昏乱、谵语;气郁、血郁、痰郁所致之心悸、胸闷、健忘以及抑郁性精神病、脑震荡后遗症、癫痫、癔病等。

[注意事项]

宜忌:阴虚阳亢、烦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慎服。

毒副作用:石菖蒲水煎剂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3±2.5g/kg.石菖蒲挥发油给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 0.157ml/kg.其急性中毒的表现为初期安静不动,继则为运动失调、抽搐,外界刺激可诱发或加重抽搐,最后死于强直性惊厥.说明挥发油的主要急性中毒症状可能是兴奋脊髓。

石菖蒲煎剂给小鼠口服,未见毒性反应。

中毒救治:参见“细辛”。

[医家论药]

“菖蒲气温,心气不足者用之,虚则补其母也.肝苦急,以辛补之是矣.”(《本草纲目》)

“石菖蒲,利气通窍,如因痰火二邪为眚,致气不顺、窍不通者,服之宜然.若中气不足,精神内馁,气窍无阳气为之运动而不通者,屡见用十全大补汤,奏功极多,石菖蒲不必问也.”(《本草汇言》)

“菖蒲,心气不足者宜之,《本经》言补五脏者,心为君主,五脏系焉.首言治风寒湿痹,是取其辛温开发脾气之力.治咳逆上气者,痰湿壅滞之喘咳,故宜搜涤,若肺胃虚燥之喘咳,非菖蒲可治也.其开心孔、通九窍、明耳目、出音声,总取辛温利窍之力.……又主肝虚,心腹痛,霍乱转筋,消伏梁癫痫,善通心脾痰湿可知.凡阳亢阴虚者禁用.以其性温,善鼓心包之火,与远志之助相火不殊,观《本经》之止小便利,其助阳之力可知.”(《本经逢原》)

“石菖蒲,必须石上生者良,否则无功.然止可为佐使,而不可为君药.开心窍必须佐以人参;通气必须君以苍术;遗尿欲止,非加参、芪不能取效;胎动欲安,非多加白术不能成功;除烦闷,治善忘,非以人参为君,亦不能两有奇验也.”(《本草新编》)

“菖蒲味辛气温,故主风寒湿邪之痹著.治咳逆上气者,以寒饮湿痰之壅塞膈上,气窒不通者言之.辛能开泄,温胜湿寒,凡停痰积饮,湿浊蒙蔽,胸痹气滞,舌苔白腻垢秽或黄厚者,非此芬芳利窍,不能疏通,非肺胃燥咳及肾虚之咳逆上气可比.开心孔,补五脏者,亦以痰浊壅塞而言;荡涤邪秽,则九窍通灵,而脏气自得其补益,非温燥之物,能补五脏真阴也.而俗谓菖蒲能开心窍,及反以导引痰涎,直入心包,比之开门迎贼者,过矣.且清芬之气,能助人振刷精神,故使耳目聪明,九窍通利.凡寒饮闭塞,肺气不宣,则令人音瘖,菖蒲能逐饮宣窍,而声自开,以视虚劳金破之不鸣,显然有别.”(《本草正义》)

“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清解药用之,赖以祛痰秽之浊而卫宫城,滋养药用之,借以宣心思之结而通神明.”(《重庆堂随笔》)  “石菖蒲,气温,味辛苦,无毒.主消目翳,去头风;开心志,益智慧;清声音,通灵窍.腹痛或走者立效,胎动欲产者即安.中恶懵死难醒,急灌生汁;温疟积热不解,即浴浓汤.大都温则驱手足湿痹,可使屈伸;辛则贴发背痈疽,能消肿毒;苦则除心热烦闷,能下气杀虫.”(《药鉴》)

附注:石菖蒲传统以生于山间石隙中者质佳,且以根瘦节密、寸寸九节者为良,称九节菖蒲,简称九节菖,亦称寸菖蒲.此外,其变种植物细叶菖蒲(钱菖蒲)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var. pusillus Engl. 的根茎,亦同等入药,一般用鲜品,亦称鲜菖蒲.华北一带用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 Anemone altaica Fisch. 的根茎作九节菖蒲。



 · 下页:石决明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