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毛茛科植物乌头(野生种)Aconitum carmi- chaeli Debx.、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chb.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块根。味辛,性热,有毒。入肝、脾、肺经。功能:搜风胜湿、散寒止痛、开痰、消肿。主治:风寒湿痹、中风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喉痹、痈疽、疔疮、瘰疬。内服:煎汤,1.5~6g;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现代研究]
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是乌头碱(Aconitine)。乌头碱水解后生成乌头原碱(Aconine)、醋酸及苯甲酸。从北乌头根中尚分得北草乌碱(Beiwutine)。叶中还含肌醇(Inositol)、鞣质、黄酮类、糖类、甾醇类等物质。
药理作用:草乌对小鼠(热板法)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与秦艽配伍,其镇痛效力可互相增强。草乌经甘草、黑豆法炮制后,毒性降低而不影响其镇痛效力。草乌注射液对五联菌苗(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破伤风类毒素)所致之发热家兔有解热作用。北乌头煎剂对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北草乌有抗组胺作用。甘草、蜂蜜对草乌有解毒作用。
草乌与川乌的药理作用基本相同,可与“川乌”、“附子”互参。
[临床运用]
临床报道:
1. 治疗顽固性头痛 制川乌、制草乌、全蝎各6g,白芷18g,白僵蚕10g,甘草5g。共研细粉,每次3~5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7 天为1疗程。停用一切其他药。治疗95例,痊愈76例,显效15例,好转4例。[陕西中医 1991;12(10):473]
2. 治疗偏头痛 生草乌、生天南星、生白附子各30g,葱白7个,生姜40g。将诸药研末调匀,用纱布包好,放入锅内隔水而蒸,热敷痛处。治疗43例,24小时内痛止者40例,2~3天痛止者3例。随访2年内无复发者31例,占72.19%。[四川中医 1988;6(8):32]
3。治疗坐骨神经痛 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乳香、没药各9g,地龙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20天为1疗程。治疗32例,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内蒙古中医药 1992;11(3):24]
4. 治疗臁疮 草乌、煨干姜各90g,赤芍、白芷、天南星各30g,肉桂15g。共研细粉,过200目筛。用生理盐水或1:1 000 高锰酸钾溶液清洁疮面后,将药粉均匀地撒布在疮面上,用敷料覆盖,绷带包扎,每天换药1次。一般不需内治,如有急性继发感染,可投清热利湿之品。治疗32例,痊愈18例,好转14例。[湖北中医杂志 1991;13(5):7]
5. 治疗新生儿硬肿症 肉桂6g,乳香、没药、川草乌各7.5g,当归、红花、川芎、赤芍、透骨草各15g,共研细末,与凡士林油膏配成10%药膏。用时加温,抹于纱布上,外敷,每24小时更换1次。治疗50例,治愈42例,死亡8例。[河南中医 1991;11(4):39]
6. 治疗耳鸣 生草乌60g,加75%酒精200ml,浸泡1周后滴耳,每次2~3滴,每日1~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主观性耳鸣96例,用药1~3个疗程后,显效30例,好转18例,部分缓解34例,无效14例。[上海中医药杂志 1962;(6):10]
方剂选用:
1. 治疗一切瘫痪风:草乌头(生,不去皮)、五灵脂各等份。为末,滴水为丸,如弹子大。四十岁以下一丸,分六服,病甚一丸分二服,薄荷酒磨下,觉微麻为度。(《本事方》黑神丸)
2. 治疗阳虚上攻,头项俱痛,不可忍者:细辛、新茶芽(炒)、 草乌头(大者,去皮尖,炮裂切如麻豆大,碎盐炒)各等份。上为粗末。每服二钱,入麝香末半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本事方》乌香散)
3. 治疗清浊不分,泄泻注下,或赤或白,脐腹痛,里急后重:草乌头三枚(去皮尖,一生、一炮、一烧作灰)。为细末,醋糊丸,如萝卜子大。大人五、七丸,小儿三丸;水泻倒流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神丸)
4. 治疗破伤风:草乌头(生用,去皮尖)、白芷(生用),二味等份为末。每服半钱,冷酒一盏,入葱白少许,同煎服之,如人行十里,以葱白热粥投之。(《儒门事亲》)
5. 治疗一切痈肿毒:草乌、贝母、天花粉、南星、芙蓉叶等份。为末,用醋调搽四周,中留头出毒,如干用醋润之。(《景岳全书》草乌揭毒散)
6. 治疗肿毒痈疽,未溃令内消,已溃令速愈:草乌头末,水调,鸡羽扫肿上,有疮者先以膏药贴定,无令药着入。初涂病人觉冷如水,疮乃不痛。(《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7. 治疗一切诸疮未破者:草乌头为末,入轻粉少许,腊猪油和搽。(《普济方》)
8. 治疗一切风齿疼痛,饮食艰难:草乌头三枚(炮),胆矾(研)、 细辛(去苗叶)各一钱。捣研为细散。每用一字,以指头揩擦,有涎吐之。(《圣济总录》草乌头散)
9. 治疗喉痹、口噤不开:草乌头、皂荚等份。为末,入麝香少许,擦牙,并鼻内,牙关自开也。(《本草纲目》)
[注意事项]
宜忌:凡虚人、孕妇、阴虚火旺及热证疼痛者忌服。生者慎服。避免与半夏、瓜蒌、贝母、白芨、白蔹等相反药物同用。
毒副作用:草乌含乌头碱,用之不当,极易引起中毒。其表现与川乌基本相同,如舌麻,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皮肤苍白,心慌气短,心率缓慢,心律紊乱,少数呈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心动过速、房室性传导阻滞、束枝传导阻滞、低电压、S-T段改变等。多数患者经及时抢救可获恢复,但亦有少数由于中毒过重或抢救不及时,终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临床曾有生草乌中毒引起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的报告。亦有报告指出,乌头类药物中毒多数有周围神经先兴奋后麻痹的表现,中毒重者言语及肢体运动困难,并有流涎、多汗、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另外,初期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很快转为意识模糊、呼吸暂停。心脏表现为心音弱、脉搏不清、心律不齐、血压下降。治疗:高锰酸钾液洗胃,硫酸镁导泻及输液。对抗药品为阿托品。尚可根据情况,应用呼吸兴奋剂、升压药物、氢化可的松、氯化钾稀释后静脉滴注。
中毒救治:参见“附子”。
[医家论药]
“草乌头、射罔,乃至毒之药,非若川乌头、附子人所栽种,加以酿制、杀其毒性之比,自非风顽急疾,不可轻投。……此类止能搜风胜湿,开顽痰,治顽疮,以毒攻毒而已,岂有川乌头、附子补右肾命门之功哉?”(《本草纲目》)
“草乌头类,洵为至毒之药,第先圣用毒药以去病,盖期于得当也。如草乌辈之用,固沉寒痼冷,足以相当,或寒湿合并,结聚癖块,阻塞真阳,一线未绝,非是不足以相当而战必克。如瘫痪证,先哲多用之,盖为其寒湿之所结聚,顽痰死血,非是不可以开道路,令流气破积之药得以奏绩耳。”(《本草述》)
“草乌头,《本经》治恶风洗洗汗出,但能去风而不能回阳散寒可知。乌附五种,主治攸分:附子大壮元阳,虽偏下焦,而周身内外无所不至;天雄峻温不减于附,而无顷刻回阳之功;川乌专搜风湿痛痹,却少温经之力;侧子善行四末,不入脏腑;草乌悍烈,仅堪外治。此乌、附之同类异性者。”(《本草求真》)
附注:
1.“乌头”一名,最早出于《本经》,明代以前未分川乌与草乌。至《本草纲目》始明确区分,认为:“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川乌头为栽培品,其栽培始见于宋代《本草图经》,故宋代以前所称乌头,应视为草乌头为妥。
2.古时按乌头之块根的形态所命之名,有时亦作处方名用,如独生长尖者为“天雄”;有叉枝者为“乌喙”;小者为“侧子”等。古籍中有“乌头尖”之名,即取乌头、附子之尖端入药者,李时珍云:“乌附用尖,亦取其锐气直达病所尔,无他义也。”古时常取其为末,茶服半钱,治风痰癫痫。
“天雄”是附子或草乌头之形长而细者;亦有指附子种在土中,经年不生子根而独根长大,经炮制后入药者。多数认为,天雄禀纯阳之性,补命门、三焦,壮阳精、强肾气之功力胜于附子。亦有认为其虽可助阳,但辛热走窜,只属主治风寒湿痹之品。古时较常用,如《金匮要略》中治男子失精,选用其合桂枝、白术、龙骨以温肾壮阳、涩精止遗;《圣济总录》天雄丸中,以其合附子、桂枝、炮干姜、防风等治风湿痹、皮肉不仁、骨髓疼痛不可忍者。
3.草乌头之功效与附子、川乌头基本类同,但草乌长于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除痹之力较强,而回阳温经之力稍逊。草乌多外用。如用于止痛、麻醉,则本品为首选。但草乌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中毒剂量甚小,使用时应予以注意。
· 下页:侧柏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