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陈皮的药论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 字号:   )

[药论]

1.论陈皮行滞气,下逆气,舒肝气等理气作用 ①李时珍:“橘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 功。”又“洁古张氏云:陈皮、枳壳,利其气而痰自下。盖此义也。同杏仁治大肠气闷,同桃仁治大肠血闷,皆取其通滞也。” (《纲 目》) ②缪希雍:“橘皮,主胸中瘕热逆气,气冲胸中呕逆者,以肺主气,气常则顺,气变则逆,逆则热聚于胸中而成瘕,瘕者假也,如 痞满郁闷之类也。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咳止,胸中瘕热消失。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 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燥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诸证自瘳矣。” (《本草经疏》) ③倪朱谟:“橘皮,理气散寒,宽中行滞,健 运肠胃,畅利脏腑,为脾胃之圣药也。顾朽匏曰:此药总属理气之珍,若霍乱呕吐,气之逆也;泄泻下利,气之寒也;关格中满,气之 闭也;食积痰涎,气之滞也;风寒暑湿,气之搏也;七情六郁,气之结也;橘皮统能治之。”又:“东垣曰,夫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 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皮之功居其首焉。” (《本草汇言》) ④徐大椿;“橘柚通体皆香,而皮辛肉酸,乃肝脾通气之药也。 故凡肝气不舒,克贼脾土之疾,皆能已之。” (《本草经百种录》)

2.论虚劳患者当慎用陈皮理气 汪绮石:“若杂症之有胸膈气滞,皆由于寒湿侵胃,故用陈皮之辛以利之,诚为至当。乃世医不察虚 劳、杂症之分,但见胸口气滞;辄以陈皮理气,不知陈皮味辛而性燥,辛能耗肺气之清纯,燥能动阴虚之相火,本以理气,气反伤矣。 惟清金之久,化源初动,脾气未健,胃口渐觉涎多,可少加陈皮以快之,使中宫一清,未为不可。又或时气偶来,脾虚濡泻,亦可暂用 数剂,以清理之,然亦须去病则已,不宜常用。” (《理虚元鉴》)

3.论陈皮各随所配而得其宜 ①张洁古:“橘皮能益气,加青皮减半,去滞气,推陈致新。《主治秘要》云:苦辛,益气,利肺,有甘 草则补肺,无则泻肺。” (《医学启源》) ②李时珍:“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乃元气之母,肺乃摄气 之箭,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药,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纲目》) ③缪希雍:“同白术则补脾,同甘草则补肺,同补气药则益气, 同泄气药则破气,同消痰药则能去痰,同消食药则能化食,各从其类以为用也。” (《本草经疏》) ④倪朱谟:“君白术则益脾,单则利 脾,佐甘草则和气,否则损气。同竹茹、芩、连治呃逆,因热也;同干姜、桂、附治呃逆,因寒也。补中用之以益气,二陈用之以除痰,干葛用之以清胃解醒,平胃用之以消食去湿。” (《本草汇言》) ⑤汪绂:“橘皮,随他药偕行,非入补则补,入泻则泻之 说。” (《医林纂要·药性》) ⑥苏廷琬:“橘皮,随寒热升降补泻诸药皆得奏功,以其宣扬元气,遍归脏腑,不与他味之辛温行滞,同其 耗散也。” (《药义明辨》)

4.论陈皮不同炮制的应用 ①李梃:“入下焦,用盐水浸;肺燥者,童便浸晒。” (《医学入门·本草》) ②严洁:“治痰姜汁炒;下气童 便炒;理下焦盐水炒;虚人气滞生甘草、乌梅汁煮炒。” (《得配本草》) ③黄宫绣:“治火痰,童便制;寒痰,姜汁制。” (《本草求 真》)

5.橘皮宜陈宜新各说 ①陶弘景:“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欲得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 (《本草经集注· 序列》) ②王好古:“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 (引自《纲目》) ③吴瑞:“惟广东出者为上,余皆次之,多年者更 妙。” (《日用本草》) ④贺岳:“隔年者方可用。” (《本草要略》) ⑤陈嘉谟:“新采者名橘红,气味稍缓,胃虚气弱者宜;久藏者名陈 皮,气味辛烈,痰实气壅服妙。” (《本草蒙筌》) ⑥李中梓:“收藏又复陈久,则多历梅夏而烈气全消,温中而无燥热之患,行气而无 峻削之虞。” (《雷公炮制药性解》) ⑦许豫和:“陈皮须备广产,二三年者为上,新者气烈。” (《怡堂散记·药性解》)

6.论陈皮与青皮、枳壳功效之异同 ①黄宫绣:“橘皮,利气,虽有类于青皮,但此气味辛温,则入脾、肺而宣壅,不如青皮专入肝疏 泄,而无入脾燥湿,入肺理气之故也。” (《本草求真》) ②赵其光:“枳壳、陈皮皆利气行痰。但枳壳寒,水气也,金得水而泄也;陈 皮温,少火之元气也,金得少火而真气宣扬也。” (《本草求原》)



 · 下页:陈皮的种植、加工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