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大黄的配伍、禁忌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经。

[中药功效]

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

[配伍与应用]

1.用于太便秘结,胃肠积滞。大黄苦寒,有较强的泻下通便、荡涤胃肠积滞作用。为治疗积滞便秘之要药,适用于热绪便秘之证。治 温热病热结便秘、高热不退,甚则神昏谵语,或杂病热结便秘者,常与芒硝、枳实、呼朴同用,以增强泻下通腑泄热作用,如大承气 汤;治里实热结而兼气血虚亏,或兼阴虚津亏者,可与补气血药或养阴生津药同用;治脾阳不足,冷积便秘者,须与附子、干姜等温虽 药同用,如温脾汤,治湿热痢疾初起,腹痛里急后置者,常与黄连、木香等同用,以清除肠道湿热积滞,治食积腹痛,泻而不畅者,可 与青皮、木香等向用,以攻积导滞。

2.用于血热真行之吐血、扭血、咯血,以及火邪上炎所致的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证。本品苦降,能使上炎之火下泄,又具活 热泻火、止血之功。用治上述病证,常与黄连、赏芩同用,如泻心汤。现代临床单用大女粉治疗上消化进出血,有较好疗效。

3.用于热毒疮疡,烧烫伤。本品可内服外用。内服能清热解毒,并借其泻下通便作用、使热毒下泄。治热毒痈肿疗疮,常与金银花、 蒲公英、连翘等同用;治肠痈腹痛,常与牡丹皮、桃仁等同用,如大黄牡丹皮汤。本品外用能清热毒、消肿块,治热毒痈肿疗疖,可研 末蜜水调敷;治口舌生疮,可与枯矾研末涂抹患处;治烧烫伤,可单用粉,或配地榆粉,用麻油调敷患处。

4.用于瘀血证。本品有较好的活血祛瘀作用,为治疗瘀血证的常用药物。治妇女产后瘀阻腹痛、恶露不尽者,常与桃仁、庶虫等同 用,如下瘀血汤;治妇女瘀血经闭,常与红花、当归等同用;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可与桃仁、红花、穿山甲等同用,如复元活血 汤。 此外,本品苦寒降泄,又可配伍清泄湿热药,用于黄疸、淋证等湿热病证。治湿热黄疽者,常配茵陈、栀子,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 证者,常配木通、车前子、栀子等,如八正散。

[用法与用量]

煎服,6-10g。外用适量。生大黄泻下力较强,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制大黄泻下 力较弱,活血作用较好,宜用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大黄生用泻下作用较强,熟用则泻下作用较缓而长于泻火解毒,清利湿热;酒制功擅活血,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热;炒炭常用于凉血止 血。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血虚气弱、妇女胎前、产后、月经期及哺乳期均慎服。生大黄内服可能发生恶心、呕吐、腹痛等副反应,一般停药后即可 缓解。

1.《药性论》:“忌冷水。”

2.《本草纲目》:“凡病在气分,及胃寒血虚,并妊娠、产后,并勿轻用,其性苦寒,能伤元气、耗阴血故也。”

3.《雷公炮制药性解》:“伤寒脉弱及风寒未解者禁用。”

4.《本草经疏》:“凡血闭由于血枯,而不由于热积;寒热由于阴虚,而不由于瘀血;瘤瘕由于脾胃虚弱,而不由于积滞停留;便秘由 于血少肠燥,而不由于热结不通;心腹胀满由于脾虚中气不运,而不由于饮食停滞;女子少腹痛由于厥阴血虚,而不由于经阻老血瘀 结;吐、衄血由于阴虚火起于下,炎烁乎上,血热妄行,溢出上窍,而不由于血分实热;偏坠由于肾虚,湿邪乘虚客之而成,而不由于 湿热实邪所犯;乳痈肿毒由于肝家气逆,郁郁不舒,以致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而不由于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血分积热所 发。法咸忌之,以其损伤胃气故耳。”

5.《本经逢原》:“肾虚动气,及阴疽色白不起等证,不可妄用。”



 · 下页:大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