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药全书 < 健康书籍 
当归的鉴别
来源: 类别:中草药大全

[中药别名]

干归《神农本草经》,马尾当归《本草经集注》,秦归、马尾归《本草纲目》,云归 (云南) ,西当归、岷当归 (甘市) 。

[考证]

当归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四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西川 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历阳所出者,色白而气味薄,不相似,呼为草当归,缺少时乃用之。”《新修本草》云:“当归苗有二种,于 内一种似大叶芎劳,一种似细叶芎旁,惟茎叶卑下于芎劳也。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名蚕头当归,大叶者名 马尾当归,今用多是马尾当归,蚕头者不如,此不复用,陶称历阳者是蚕头当归也。”《本草图经》云:“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 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并附有“文州当归”及“滁州当归”图两幅。《本草纲目》云:“今陕、蜀、秦 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头大尾粗、色白坚枯者为镵头归,不宜入发 散药尔。”以上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陇西 (今甘肃) 产者质量最好,与现在当归主产地相符,《本草图经》所附“文州当归”图,与现用 当归原植物特征一致。但古本草中也记述了充当归用的伞形科他种植物,如《本草图经》所附“滁州当归”图,为紫花前胡Angelica deaursiva Miq.。

[药材来源]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药材性状]

根头及主根粗短,略呈圆柱形,长1.5-3.5cm,直径1.5-3cm,下部参差地分出十数条弯曲的支根,多扭曲,长10-25cm,直径0.4- l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纵皱纹及横向椭圆形皮孔;根头部有横纹,顶端残留多层鳞片状叶基。质坚硬,易吸潮变软,横切 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形成层环黄棕色,皮部有多数棕色油点 (油室、油管) 及裂隙,木部射线细密;根头断面的髓部中也散布油点。 香气浓厚特异,味甜、微苦,有麻舌感。

饮片性状:当归为横切、斜切或纵切薄片,圆形或类圆形薄片厚0.5-lm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多平坦,有裂隙,中间有一浅 棕色的环纹,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周边灰棕色,或灰褐色,有裂缺。质柔韧,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酒当归表面色泽加深,偶 见焦斑,略有酒香气。土妙当归表面挂土黄色,具土香气。当归炭表面黑褐色,断面灰棕色。质枯脆,气味减弱,并带涩味。

[成品规格]

过去当归商品规格甚多。现简化为全归和归头两类。各类根据每千克支数分等。

(1) 全归 上部主根圆柱形,下部有多条支根,根梢不细于2mm。按 每干克40支以内、70支以内、110支以内、110支以外,分为一至四 等。凡不符合以上分等的小货,全归占30%,腿渣占70%者为五等 (常行归) 。一至四等,包装、运输的自然压断腿不超过16%。

(2) 归头 纯主根,长圆形或拳状。按每千克不超过40支、80支、120支、160支,分为一至四等。

出口商品按甘肃岷县规格分为:

(1) 篓归 身长,腿壮,内花粉白,货足干,每篓净重2Bkg,每千克不得超过76支,底面一致。

(2) 箱归 身长,腿壮,纹细,身千,花白,每支带粗腿5-6个,剪去尾须,每箱净重25kg,分四等。一等:箱面1.5kg (32支/kg) , 中、底共23.5kg (平均52支/kg) 。 二等:箱面1.5kg (52支/kg) ,中、底共23.5kg (平均76支/kg) 。三等:箱面1.5kg (76支/ kg) ,中、底共23.5kg (平均114支/kg) 。 四等:箱面2kg (76支/kg) ,中、底共23.5Kg (平均250支/kg) 。

(3) 箱归 身肥大,皮细,去腿,去粗皮露白,每盒净重5kg,10盒装一箱,净重50kg。根据每千克支数分有80支、120支、160支、200 支各等级。

[显微特征]

侧根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菲薄,为数列切向延长的细胞,有时可见少数小的分泌腔。韧皮部较宽广,有多数分泌腔 (主要为油室,也有油管) ,类圆形,直径60-220μm,周围分泌细胞数个至10多个,近形成层处分泌腔较小。木质部导管单个或三数 个成束,作放射状排列;木射线宽至10多个细胞,细胞类多角形;木薄壁细胞较射线细胞为小。 粉末米黄色。①纺锤形韧皮薄壁细胞直径18-34μm,壁稍厚,非木化,表面 (切向壁) 有微细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有时可见菲薄横 隔。) ②油室及油管碎片时可察见,油室小者内径仅25μm,含挥发油滴。 此外,有导管、木栓细胞、淀粉粒,偶见木纤维。



 · 下页:丹参治病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