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瘤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癌瘤充分形成之前,局部组织必定有某些形态改变,作为前驱表现,由轻到重,逐步积累,终于发展成具有明显的恶性特征的肿瘤表现。这种发生于癌瘤之前的局部组织形态异常,但又不足以诊断为恶性肿瘤的病理变化,病理学上称为癌的前驱表现,临床上习惯称为“癌前病变”。
关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概念,迄今为止并不十分明确。以往,通过临床前瞻性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症患者其后发生乳腺癌的比率较一般妇女高,从而认为乳腺增生症属于乳腺癌癌前病变。然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主要是在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的基础上发生癌变,因此,将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视为癌前病变。但也有人认为凡患有良性乳腺病有上皮增生者,不论其是否有不典型变,因其可使患乳腺癌危险性升高,均应予以严格监控。尽管有学者至今认为,没有足够的、过硬的证据表明上皮非典型增生就是癌前病变或就是癌变的信号,但有一点认识是共同的,那就是应将患非典型增生的妇女作为高危人群来长期监控。另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大囊肿亦有较高的癌变率。因此,可以认为乳腺癌癌前病变是指乳腺小叶或导管系统上皮细胞的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性病变。
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意义是什么?
目前,控制癌瘤有三大策略:即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多年来,尽管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不少演变,但死亡率并无明显下降趋势。因此,人们开始愈来愈重视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加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不治已病治未病”,将癌瘤扼杀于萌芽阶段,是实现乳腺癌的预防和早期发现的积极有效途径之一。
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可以揭示乳腺癌的发生机理,从而有效地防止乳腺癌的形成。乳腺癌的病因及发生机理是十分复杂的,尽管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仍未发现足以成为乳腺癌直接病因的单一或复合因素。有学者认为,既然上皮高度增生是癌前病变,那么研究它的病因学就非常重要,因为这类研究有助于探讨乳腺癌的病因并为防癌开辟道路。由于癌前病变是乳腺癌的初始阶段,所以前者的高危因素也应该是后者的高危因素,从这一角度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学是可能的。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学者重视研究在癌变过程中,癌前病变的生物学行为及遗传学特性,从分子水平深入探讨癌变的规律,从而揭示乳腺癌的发生机理。从乳腺癌癌前病变发展到乳腺癌,是一个在致癌因子的长期作用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早期,是量的积累阶段,病变的转归取决于致癌因子是否继续存在并对乳腺上皮细胞发生影响,一般而言这个时期的病变是可以延缓甚至是可以逆转的;而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出现了质的飞跃,癌变已经形成时,病变就不可逆转了。乳腺非典型增生发生癌变所需的时间尚不十分清楚。有人认为从良性增生阶段至临床癌出现约需15~35年。如何在这一漫长的癌变过程中,有效地减少和防止癌的发生呢?有学者提出可望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来实现:①减少或改善环境和行为中的高危因素;②使用能预防癌发生的药物以阻滞这一过程;③早期发现于癌前阶段并积极治疗以防止或延缓癌变过程。如寻找对抗上皮非典型增生的药物,积极治疗这一癌前病变,使其发生退变,停止向癌的发展,则可以防止乳腺癌的形成。用药物来预防乳腺癌可能比实施预防性乳房切除术更易被患者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