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其病灶的多少及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前者源于输乳管的壶腹部内,多为单发,位于乳晕下区,恶变者较少见;后者源于乳腺的末梢导管,常为多发,位于乳腺的周边区,此类较易发生恶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经产妇较为多见,尤以40~ 50岁者多发。该瘤的发病率低于乳腺纤维腺瘤。
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其临床特征主要为间歇性、自主性的乳头血性、浆液血性或浆液性溢液,或可及乳晕部肿块。
本病中医称之为“乳衄”认为多由肝郁火旺或脾虚血亏所致。
本病的治疗方法有手术疗法及药物疗法。
由于本病有一定的恶变率,特别是其中的多发性乳头状瘤,恶变率可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故临床应予足够的重视。
临床表现是怎样的?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乳头溢液,绝大多数患者是以乳头溢液为主诉前来就诊的,而其中仅有20%左右的病例可触及乳晕部肿块。
本病的乳头溢液可在挤压乳腺时而出,但更多者为自发性的。溢液可呈持续性,亦可呈间歇性,有些仅在内衣上留下棕黄色的污迹。多数病例不伴有疼痛,少数情况下,当肿瘤较大而阻塞输乳管时,可产生疼痛和肿块,而随着积血积液的排出,肿块会变小,疼痛也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由于导管内乳头状瘤的瘤体很小,所以多数情况下不能扪及,仅有少数患者可在乳头乳晕处发现肿块。肿块呈结节状或条索状,质地较软,轻轻按压时即可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自乳头溢出。多发性乳头状瘤的肿块则位于乳腺的边缘区域,边界不清,质地不均。
一般来讲,单发的大导管内乳头状瘤较易发生溢液;而多发的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则溢液机会相对少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