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印光大师开示专集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
类别:因果开示 作者:

讲起信论甚好。但恐能领会者少,则于天机浅者失利益矣。似宜净土法门,与之并行。令彼先知了生死之要道,又知佛法心法之要,则为机理双契矣。现在人的对症药,唯因果为第一。宜修法,唯净土为第一。若夫研究起信,虽亦具因果净土。而凡夫知见,不能普领全义,又不能按论起修,则只一解义了之矣。无论何等根性,因果净土,为必不可不先讲究也。

至于教相,亦须择人而施。以学生各有所学之事,佛学乃兼带耳。天机若浅,则专务教相,或将净土抛在脑后,致成有因无果之结果。是不可不相机而设法也。今之崇相宗者,其弊亦复如是。彼提倡者,实不为了生死,只为通理性,能讲说耳。使彼知自力了生死之难,断不肯唯此是务,置净土于不问,或有诽薄之者。此其人皆属好高务胜,而不知其所以高胜也。使真知之,杀了亦不肯弃置净土法门而不力修也。甚矣,学道之难也。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卷第二》: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附: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

因果二字,遍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罄无不尽。盖不特佛教之所尚,亦世法之所不废也。其在儒书,早垂明训。《易》云:“积善余庆,积不善余殃。”《书》云:“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岂非因果之谓耶?而《春秋左氏传》所载,一切奇奇怪怪,善善恶恶,皆因果之实录。使后之人诵其书,按其事,懔lǐn 然于祸福之无常,报应之不爽。由有鬼神,战兢惕厉,上智者固能奋志时敏,聿yù修厥德。下愚者,亦知所畏惧,不敢为恶。故因果者,实为维系人心之大防,足以辅助王化所不及。乃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亦古今国家治乱兴衰之关键也。(《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下)》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附:虚云老和尚——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

佛说一大藏经,无非讲因果二字。详细分析起来,就无穷无尽。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我以前化缘,随人欢喜布施,除多补少,颠颠倒倒的用。今在此妄作妄为,建法堂,起茅蓬,修厕所、牛栏等等,所用的钱,从何处来呢?我守法令不敢剥削,不写信号召化缘,做什么功德,除铸铁瓦有人代化过缘也没有化够,他们监工拿去旁的地方用,我也不准,怕遭报应。窑上烧砖,为修大殿用的,如拿去作别处用,也怕招因果。经上说:‘上物下用报应重,下物上用报应轻。’如塑佛像的用作殿宇,作殿宇的用作僧寮,这是上物下用,相反的就是下物上用,上下之分要认真。

年轻人修不修放在一边,因果要紧。《云居山志》上载即庵慈觉禅师,蜀人,初出川行脚时,欲上云居,先宿瑶田庄,梦伽蓝安乐公告曰:‘汝昔在此山曾肩一担土,今来只有一粥缘。’次日午后上山,晚粥罢,值旦过寮相诤,闻于寺司,凡新到例遭斥逐,觉心窃疑讶。逾十年,得法于卧龙先禅师,有南康太守张公,亦蜀人,与师亲旧,适云居虚席,请师开法,师欣然应之,以为前梦不验矣。卜次日上山,当晚宿麦洲庄,忽然迁化,塔至今存焉。近为水湮,一石尚存。他这件事迹,留给后人看,证明因果丝毫不错。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方便开示35)

下页: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之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