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三句话非常重要,这是《中庸》的开始。这个问题很大了,今天是讲不完的。我们只念一下,马上到时间了。
第一个(要)认识“天命”。这个“天”不是宗教的天,也不是天文科学的天,所以我们讲过,中国哲学一个“天”、一个“道”字最难说了,每个字都有好几种可以借用。先要研究这个“天”字的道理,(据)六书的道理,这个里头是假借的符号,代表形而上,禀赋给你那个人性。
“率(suǒ)性之谓道”,我们现在普通话讲:率(suǒ)性这样子办好了!率性是这个率(suǒ),要注意。有人爱念成率(shuài)性,有一种方言念率(shuài)性之谓道,好像是湖北人念,四川有一部分人也念率(shuài)性,率(shuài)性之谓道。什么叫率(shuài)性呢?我们都晓得率(suǒ)性这样干就干了,那个率(suǒ)性就是自由意志,那叫做道啊?那你正在吃饭,我饿了就拿过来,“为什么拿我的?”“率(suǒ)性之谓道,我要吃啊!(众笑)。率(suǒ)性吃了,抢了就抢了嘛!”——那就不通了,所以是大问题。“修道之谓教”,所以要打坐吧!因为他说要修道哦!(这里)不是说打坐修道这个“道”哦!这三句话是大问题,全部的儒家的哲学思想、中国的哲学思想全部的中心要点(都在这里)。我们现在时间到了,下次再讨论。
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中庸》。《大学》、《中庸》是儒家代表性的两部书。有一点我们研究方面首先要注意的:儒家讲的道,把道的“体”跟“用”是不分的,体用不分。换句话说,形上、形下综合起来讲,没有把形上之道,与形而下的行为——“用”分得那么严格。看起来以西方的哲学观念来看,很不逻辑,条理分析不清楚。事实上也不尽然。因为道体跟用、形上跟形下,本来不可分。“体”是不可见的,只是在“用”上、在“形”上见之体,见之道体的作用。这个观念我们首先把握住,然后读中国儒家的乃至诸子百家的书,观念就能搞清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