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诗曰 奏假无言 时靡有争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这两句诗是《诗经》里面颂体,《诗》开始有各国的国风,国风后来有小雅,小雅过来有大雅,大雅之后就是颂了。颂开始是周颂,周家的那些诗篇,周颂以后,有鲁颂、有商颂,这是商颂。商是殷纣王那个时代,那个朝代,夏商周的商。商颂里面有一篇,叫做<烈祖>,烈是轰轰烈烈的那个烈字,热烈的那个“烈”字,祖是祖宗“祖”字,<烈祖>这一篇里面,有这两句诗,“奏假无言,时靡有争”。

本来在诗里面的这个颂是,颂这个祭祀的颂,商朝开国君主,祭祀的那一篇诗篇。引用在这里面,是讲一个君子,不要有言说,而自自然然地,就有人受他的教化,而跟他一起学。现在我们就看这两句诗了,诗这个“奏”,古人的注解也有各种讲法,在这里就采用这个“奏”,当“进”字讲。“进”就是指的祭祀,这个“假”字呢?就注疏本子,郑康成是当“大”字讲。“大”是讲在祭祀的时候,奏这个大乐章,“奏假”就是奏大乐章,就是向宗庙里面祭祀的时候,进奏这个乐章这叫“大”。那么在这里这个假字,当“格”字讲,“格”就是格物致知的格,格当“来”字讲。在祭祀的时候,祭祖宗或者祭神明,在祭祀的时候祖宗的神,神来了叫“格”了。神来的时候,正在举行祭祀的时候,主祭的人,参加助祭的人,在这个时候肃然恭敬,叫肃敬,这叫“无言”,没有任何人在说话。

“时靡有争”,靡当“无”字讲,在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的争议,争争吵吵的那些,宣哗的那种声音,没有争议的声音。这是诗里面,是讲那种在祭祀的时候,这是商颂嘛,是讲颂那些,祭祀的一种功德。《中庸》引用这两句诗来,就是说君子,虽然他自己有修养得那样有道德、有能力,这些他自己不必讲,“无言”啊,拿这个诗来比喻他,比喻他处在世间,“无言”。不要用言语向人家宣传,就是在位的君子,一般的君子,他固然是不用言语宣传,不要自己表扬自己,就是在位的君子。古人讲:“为政不在多言”,为政就是办政治不必多说,你只要拿出良心出来,出真心出来替天下人来办事情。你是一个国君,你就替你全国的人来办事情,你把事情办好了就好啊,多说话有什么意思啊?没有什么用处啊,所以“无言”。

虽是“无言”,不必讲那些空话。你把事情做出来,就没有人向你有什么争议的。不但没有人向你争议,而且你所治理的这些民众,他都会跟你学。受到你这样的这种为政的作风,他都来向你学。他就受到你的感化,这就是圣人、君子都是这样,叫做“不言之教”。不用言语用身教,身体做出事情来,这叫做让别人自自然然地得到感化了。举出这两句诗来,证明君子行不言之教,这就是前面讲的“不动而敬”。君子不动声色,不要用,自自然然地民众就会尊敬你,他尊敬你,他受你的感化,就跟你学。

我们中国自古以来,读圣贤书的那些儒家,他没有机会办政治则已,一但有机会去从事政治的话,他都是这样做法。完全凭自己的“良知良能”,来办事情,这就是诗里面所讲,“奏假无言,时靡有争”。就像那个神明来的时候,没有任何言语,那样恭恭敬敬的。你办事情、待人之道,完全出自真心,那样待人。你想想看,你这样待人的话,这样办事的话,人家就是前面讲的,自自然然地会看得出来,你不说人家也明白。

下页:是故君子 不赏而民劝 不怒而民 威于鈇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