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世”是一百世,一百世这是一个数目。数目有几个,从一到五,五是五行的这个五,一二三四五,五是一个基本数目字。由五再发展为十,十是一个满数。十再扩充是一百,满数再扩充,这个数目字,中国的数目字,它都含有意思在当中。即使五也好、十也好,这个一百的百也好。这个不是说,一百就代表一百个数目字,它这个百是代表,圆满的意思。“百世”就是说,何止百世,千秋万世只要有人类的话,世世都是如此啊。“百世”这个意思我们明了之后,你再看,“以俟圣人而不惑”。有德有位的圣人,制定了礼乐,经过前面那几个程序,合乎天地之道,前面的民,合乎人,一般人心都能相合,甚至于连鬼神,鬼神之道也相合,这就是毫无疑惑了。
这就是“百世以俟”,“俟”是等待,这一世的圣人,所制定这个礼,到了下一世有圣人出来,他再来“制礼”也用这个,再到后来,一世一世的,以至于百世,百世永久的,只要有人世的话,有圣人出来“制礼作乐”,都要用这种“礼”,用这个礼是讲它的原则,根本的礼的原理,讲这个“道”。为什么“百世以俟圣人”,是等待后世的圣人“而不惑”呢?“不惑”是没有疑惑。虽然每一个朝代,礼有损有益,有修改的,但是根本的原理,不需要更改。那么在,上一次我也举个例子,我们讲“五伦道统”,“五伦道统”统你无论在什么时代,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讲这个礼,不论我们现在的时代,演进变迁到什么程度,这个都不能废弃的,更不能够完全把它毁掉,它就是个“道”。由这个“五伦道统”,从这个上面学,他就能够成就圣人。所以儒家的文化,好处在哪里呢?他讲这个“五伦道统”,任何人都能够行,行到圆满的地步,就成就圣人了。就能把《中庸》讲的“本性”,开发出来了,所以学儒,这个是非常妥当的,学道的一个“道”。
这是讲,“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为什么“百世”这种这个道,无论哪一时代,在位圣人都不可以改正呢?都要照着这个实行呢?这是讲“礼乐”之中含的道统,五伦的道统。圣人,前代的圣人,都是相同的。这个还拿佛家的文化,说的话来举例子,我们好懂。佛家常讲,佛有古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那个古佛多得很哪,释迦牟尼佛以后,又有佛,未来的佛,这叫三世佛。三世佛有没有不同的呢?佛佛道同。就是因为佛佛道同,儒家讲的圣人,圣人与圣人,前代的圣人,现代的圣人,未来的圣人,都是同一个道。同一个道,这个道指的什么呢?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这是指的,要开发自己的“本性”,这个,你实施“礼乐”的教育,都要根据这个道,都要与这个道相合啊。只要与这个道相合,你从五伦,人人可行的这个道去做,他就能够成就圣人,所以儒家的文化,好就好在这里啊,所以“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把握了这个道,下面就讲了,讲什么呢?这几句等于把前面所讲的,经文的本身就加以解释,等于注解是一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