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在这里讲,郑康成的注解,温当,“燖温”的“温”来讲,“燖温”各位自己,可以看这个注解,火字边,加一个寻求的寻,“燖温”意思是什么呢?比如说一个吃的东西,煮的饭也好,做的菜也好,煮现成的冷了,你再把它温一下,用火再把它在锅里面,放在锅里下面用火,再把它温一下子,这叫“温”。“温故”,就拿温热的食物做个比喻,“故”就是我们所学的,所求的学问,我们已经学的来温习温习。“知新”呢?没有学的,我们一天一天还要来,求取新的学问,新的知识。只温故而不知新,你只知道古时候的事情,现在的事情不知道,那怎么行呢?我们有很多“学道”的人讲,我们现在,只管我们自己,在家里修行好了,关起门在家里用功夫好了,报纸也不要看了,外面一切事情我们也不管了。这个你一天不看报纸,一天不看电视的新闻报导,你明天跟人家说话,人家说话你听不懂。因为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你今天不看电视、不看报纸,不了解,明天人家跟你说话,你就听不懂了。所以新的事情,新的学术,你随时要知道啊。
“故”呢?古人的,古代的历史,你要懂得,中国圣人的这些经书,你要研读,你不读经书,真学问没有。不读历史,古人那些事情,那些经验阅历。我们一个人,的经验阅历太少啊,你不读历史,你哪来的那些经验,你要读,这个都是温故啊。“温故而知新”,古代的事情,圣人所讲的道理,现在的事情,你教育、办政治,这就好办了,你拿圣人之道,来替天下人办事,你了解现在天下人的心里,他们所需求的是什么,现在学生的心理,你都明了,然后你才怎么样地施教,怎么样推行政治,你才能够行得通。这个“温故而知新”,是求学问这一方面的,“而道问学”这一条。
“敦厚以崇礼”,学道的人,学中庸之道,也就是要学圣人。从哪儿开始学啊?“敦厚”。印光祖师,他老人家,在学佛之前学儒家的,把儒家的《五经》都是读通了。儒家学圣人之道,从哪里开始学呢?从五伦开始学。所以印光祖师,由儒而入佛的,儒家经典读通了,然后学佛,佛法也贯了。所以他这位祖师,经常勉励学的人,要“敦伦尽分”。“敦伦”就是“敦厚”,敦厚人伦。这里讲的“敦厚”这两个字,我们做人之道就要学“敦厚”,对待一切人都要“敦厚”,一切的人,包括自己家里的父母、夫妇、兄弟,外面的君臣、朋友,这个是把它包括尽了,其它一切人都包含在内。
我们对他要“敦厚”,“以崇礼”,“崇礼”是,“敦厚”是按照礼来讲的。有了这个礼,这个厚怎么厚法子?对于父母怎么样尽孝道?对于家里的兄弟,怎么互相对待?夫妻互相怎么样对待对方?各有各的本分。在个人尽到自己本分,这上面做得愈多愈厚,这个“敦厚”就是按照五伦,各尽其分来讲的,各尽其分,这就是崇礼。礼规定你是什么身分,待你的对方的人,怎么样尽到自己本分来待他,这就按照礼来学习,这叫“崇礼”。“崇礼”的时候,这一条就是“尊德性”,因为我们这里是讲《中庸》,《中庸》就是,《礼记》当中的一篇。那么《礼记》当中一篇,讲这个礼,在《礼记》,另外有一篇<礼运>里面,就是讲这个五伦,五伦十义。十义就是五个对待的关系,比如说夫妻是一个,丈夫有丈夫的应尽之义,妻子有妻子应尽之义,这个整个起来五种伦,伦常,就是十种人十种身分,各人有各人应尽之义,五伦之义。这个五伦十义,敦厚到最高的境界,就是“尊德性”。他就是从五伦修行的功夫,就能成就圣人。
拿古代圣人来讲,尧舜,舜帝就是从,尽到孝道来成就圣人。每一位圣人可以说都是从,五伦上面成就的,这是中国文化它的好处就是,开始学的时候,我们在讲五伦的时候,你无论在什么身分,开始学的时候,人人都可以学,学到最高的境界,到了圆满的时候,都是“尊德性”,就能成就圣人了。最后这四条,就是针对前面,“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一个是“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个“温故而知新”,这两条是讲,“而道问学”来讲的。“而道问学”怎么呢?就是这两条,按照这两条来去实行。那么再讲“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个“敦厚以崇礼”,这两条就是,指的“尊德性”。按照这四条,一个是指做学问,一个是订住远大的,最终的一个目标,要成就圣人。这个四条就是实行之道,按照这个实行之道的时候,学问是真学问,“尊德性”,最后一定能够成就,学到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