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就研究这一段。这一段就是讲“学而知之”的,贤人的境界。贤人的境界也,包括贤人以下的,我们普通学人,求学的一个道理应该明了。“其次致曲”,各位看郑康成的注解,他说“其次”是什么呢?“谓自明诚者也”。就是讲前面,“自明诚,谓之教”,就接着把那两句详细地解释。“致曲”的“曲”,“致曲”的“致”,郑康成解释,“致”是“至也”。下面至当到字讲,“曲”呢?是有小小的事情。郑康成把这个曲,做很细小的事情讲,宋朝的朱子,他把这个“曲”当做“偏”字讲。那么汉注与宋注的,两种有一点不同,现在就照这个“细小”的讲。
他说“不能尽性”,“而有至诚于有义焉而已”,这是郑康成的注解。这里我们就明了了,所谓:“其次致曲”,这是解释前面,“自明诚,谓之教”。那就是普通我们学圣人的话,要读圣人的经典,“学而知之”,“学而知之”是其次一等的,就是不能比圣人,圣人是“能尽其性”的。我们普通人,或者是比我们高那个贤人,他怎么学呢?“致曲”。“致曲”就是从细小的一些事情来修行,做很粗浅的事情。比如说不能做大事情,就我们能力所办的,做任何有利于人的事情,我们都一直去做,今天做一桩善事情,明天再做一桩善事情,天天这么做,这叫“曲”。只要诚心诚意的去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这个事情虽然很小,一般人也讲“莫以善小而不为”,只要是善事情,不管是大是小,虽然是小善,我们也要去做,那么叫做“致曲”。
“曲能有诚”,“曲能”果然能够,你天天做这个事情,但是这个事情,大前提要怎么呢?必须要诚心诚意地去做,一丝一毫虚假的心没有,你不问怎么样小的善事情都好。这就在《礼记》里面,开头有一篇<曲礼>,<曲礼>一开头就讲“毋不敬”,“敬”是恭敬,对一切的事情都要恭敬。恭敬就是发自内心的,诚诚恳恳地在做事情,这是“曲能有诚”。做一件善事情,诚心在那里做,恭恭敬敬地,一丝的虚假都没有,这就有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