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不勉而中 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诚”是?“不勉而中”,这个“中”字,有两种读音,读去声,仲,中就是当“合”字讲,不必勉强,而自然就合乎那个,为政之道,自然就合乎自己“本性”。“勉”是勉强,“诚”是什么呢?诚是,不造作的,自然就是如此,本来就是如此,是“不勉而中”。一个这个中字读平声,就是读中字,中字就是指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也就是这个“诚”字。“不勉而中(仲)”,或者是“不勉而中”,都可以。“不思而得”,前面讲这个“诚”字必须与,“善”字合在一起,这个不必讲,你不必用心思。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面讲的“太极”,“太极”就是诚,“太极”就是“本性”。孔子讲,“易无思也无为也”,无思无为,“无思也无为也”,指的就是“太极”,“寂然不动”,它是个静态的、不动的。所以这个诚呢?它就“不思而得”,是无思,它是无思的“本体”,一切的善法,不用思惟,它是纯善的,就是“不思而得”。

“从容中道圣人也”,所谓,“从容中道”,就是非常从容自在,而合乎天道。合乎这个中庸之道,自自然然地合乎中道,这是什么呢?这是圣人。圣人就是把中庸之道,完全开发出来了,所以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我们就拿,孔夫子讲,孔夫子,古时候赞叹,孔夫子的道德,就是孔子“德配天地”,他的道德,跟天地是相配的,德配天地,天地比喻这个“诚”,“本性”,他的德就跟“本性”是一致的。还有一句,“道冠古今”,这个冠,不是一贯之道那个贯,是头上戴着帽子那个冠。冠是他的道是涵盖一切,自古到现在,古今,他这个“道”,包含一切,孔子就是这样。

他所以,“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孔子自己讲他,“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就是“从容中道”,他心里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结果所做的事情,都是合乎规矩,中规中矩。为什么呢?这个规矩,“本性”起作用的话,一切都是恰到好处,都是规矩,孔夫子就是这样。所以他是,“从容中道”一切自然,一切那么逍遥自在,无一不是道,这是圣人。

下面讲,“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者”怎么“诚之者”呢?“择善而固执之者也”,我们学圣人之道,学诚,必得要择善而固执啊。我们普通人,“不勉而中”做不到,那就必得怎么样呢?“择善固执”,“择善”,“善”怎么讲法?我们怎么样明了什么是“善”?这个不容易的,就要看下面了。现在讲“固执”,择好了这个“善”,纯善的这个选择,然后就要“固执”,坚固的执持,修这个善行。

下页: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