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言前定则不跲 事前定则不困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下面就分开来讲,分开来讲,一个我们在世间,办大事、办小事,都要用言语。就是求学、修道,都要用言语。因此说,“言前定则不跲”,“跲”这个字有三种读音,一种读夹,读夹,一种读吉,再就是读结。这个古人注解,就有这三种注音的法子,我们选读一种就好,读这个不跲的,“结”字就可以了。

“言前定则不跲”,“跲”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看左边是个足字边,右边是个合字,用文言文的注解叫做“颠仆”,颠仆就是跌倒了。事情,你说什么事情要用言语,我们说话的时候,你不能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想到哪里。古人有一句通俗的话,叫做“信口开河”,信口就是随着自己的口,一张开口,就像河流里面的流水一样地,流着不断,淊淊不绝地说下去。你这些话淊淊不绝地说下去,说了多少错误的话,自己还不知道,要想办事情那样说话,那是失败的。

所以在这里讲“言”,我们要办一桩事情,先用言语来跟人家交换意见。政俯里面要实行一种政策,你这个政策,对于民众有非常的好处,你在政策倡导的时候,你这个倡导的言语,也要想好了,该怎么说,应该先说哪些事情,后说哪些事情,不能颠倒了。这个都要经过,事前把它想定了,这叫“言前定则不跲”。想定了这个言语,再跟一般民众去沟通,去倡导你这个政策,才不致于遭遇民众的反抗,那叫“不跲”。你这个事情,你的话说出去就不会失败的。否则的话,你的话没有经过事先想好,人家听你讲几句话,就把你的话打断了,他不继续听下去了。或者你事先没有想好,说着说着不知说到哪里,说不下去了,这就叫做“跲”。“跲”就是走路跌倒了,你言语事前没想好,说着说不下去,或者遭遇人家的反抗的时候,你这个都叫做,说比喻的话,都像跌倒是一样的。所以必得要有前定了,定了之后才不“跲”啊,言语就有这么重要。

所以孔子教学生有四科,四科第一科是德行,第二呢?就是言语,可见得言语这一科非常重要。这个言语当中,包括说话有很多善巧方便,所谓善巧方便,你的话说出来,让人家很能听得进去。方便呢?所谓方便的话,你在开始说的时候,虽然没有直接就指到,那一桩事情上去,你先绕一个圈子来讲,但是呢?讲到后来一点破了,就是指的那个事情。经过你前面这个言语,善巧方便人家愿意听,听了之后你再点到正题上面,人家就是很愿意接受了,这就是言语上的善巧方便。这就是讲,“凡事豫则立”这个“豫”,言语这一科就是这么重要的。

这个善巧方便,跟“巧言令色”是不同的,《论语》里面讲的“巧言令色”,它跟这里所讲的,“言前定”的,善巧方便的言语。不同处在哪里啊?这里善巧方便的言语,孔子的一句话很重要,孔子在,《周易系辞传》里面就讲,“修辞立其诚”,言语要讲修辞,辞就是言辞。你修辞就是这里讲的,“言前定”,“言前定”这个修辞,最重要的是“立其诚”,“诚”字,这个“诚”字就是前面讲,“所以行之者一也”,就是这个“诚”。有了这个“诚”在那里,你的言语善巧方便,那就是归于正道上面去了,不是邪道了。

我们拿人来做比较、辨别,孔子那个时候,孔门弟子,言语这一科就是宰我、子贡,他们的言语就是,在“诚”字这个基础上建立的。他的言语是善巧方便的,可以引导人向正道上去走。后来有苏秦、张仪,那是后来的,他的言语,这两个人的言语也不得了。可是他呢?自私自利,他们可以说是归入到“巧言”,他没有一个从本性发生出来的诚心。这样辨别,我们这样晓得在这里,“言前定则不跲”,他的基础是在“诚”这一方面的。

再要讲“事前定则不困”,“事”就是实际上,办的这些事情了。办的一切的事情,你总得要把事情想一想,这桩事情,开始的第一步怎么办?第二步又怎么办?先要安排好了。现在你无论个人做事情,你替国家办事情,你都要先做一个办事的计划。计划做好了以后,每一个计划,开始也有一定的步骤的,这样在正式开始,实施这个计划的时候,这就“不困”。“困”这个字你看看,外面一个围框,四方围起来的,里面是一个木字,这个木被四方,都把它围起来了,使得它在里面伸展不出来,感觉得很困扰。因此引申的意思,就是困难的意思。遇到困难,你的事情就,没办法继续往前办了。你事先把这个事情,一步一步都想好了,遇到任何问题出现了,你都有解决的办法,这都是事先想好啊,然后你才没有困难,就是有困难发生的时候,你都可以应付,有办法来应付。这是“事前定则不困”。

下页:行前定则不疚 道前定则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