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之杀”这个杀读,晒。这个杀字,当减字讲、当衰字讲,衰比如说就古时候讲礼,丧服的五服,五种丧服。父母之丧是最重的是斩衰,孝子穿的麻衣,孝服,那个边缝都不要缝,叫斩衰。斩衰次一等的叫齐衰,齐在这里读资,衰还是那个衰字,齐衰就是穿的麻衣,可以把它缝起来,缝成一个长袍子那一种形状,质料还是麻的,那叫齐衰。齐衰以下,有大功、有小功、有缌麻,一共有五种丧服五等。“亲亲之杀”,你对待父母是这样的亲亲,怎么样关心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孝顺自己的父母。你家庭里还有长辈,父母的兄弟,那是你的伯伯、叔叔,伯母、叔母。家族以外的,社会上跟你父母年龄相等的,你要称呼他老伯,这也是啊,你就不能够,拿对自己父母那样的孝道,来对待他们,这就有差等了,有相差的有等次了,这就跟穿的丧服一样的,自己父母之丧穿的丧服,如果是父亲的哥哥弟弟,就是自己的伯伯叔叔,他们去世,他们死亡的时候,做侄儿的当然有丧服,这个丧服就不是,替父母穿的那个丧服,就不能够同等。
所以父母亲、伯伯、叔叔、兄弟、朋友等等,一层一层的“杀”,杀就是一层一层地减轻,所以前面讲“亲亲为大”,以对待父母这个最重,所以,讲孝道,为什么一定讲“亲亲”呢?这是根本,每一个人的儿女这样,尽到孝道,天下所有的儿女,都对他的父母这样尽孝,换句话说,天下的父母,都能得到儿女这样孝顺的话,那人人都好啊。这是圣人的教育,就是这么教的,所以“亲亲为大”。在这里“亲亲之杀”它有差别的。
“尊贤之等”,在讲到“亲亲之杀”以后,讲一个国家用人的时候,那要尊贤,尊贤的时候,也要分出等次出来。分什么等次呢?贤是一个基本,你做国君的人,你要用臣子,基本的条件是一个贤人。但是贤人他的程度不相等,他的能力也不相等。比如说,在朝廷里当宰相,你要用贤人做宰相,宰相以下朝廷一般的臣子,这个也是要贤人,但是他们的能力,有的能力很强,有的虽然是品德好,他的能力比较弱一点,这个都要分出等次出来。虽然都是要尊敬贤人,我们就拿现在的政俯,办政治来讲,你政俯用人,你机关里用人,你是一个机关首长,机关里面有一级主管,有二级主管,主管下面有一般的办事人员,通通要品德好,可是办事的能力,对于这个品德好的人不管是,是主管也好、一般职员也好,你都要尊敬。
可是他的能力。你用他办事要有层次的,他适合办哪一桩事情,你就派他担任哪一桩事情。就办那一桩事情,他有理财的能力,你就叫他去办理财政的事情。他有教育这方面的专业,你就让他去办教育,就是按照个人的才能,大才要大用,小才要小用。反过来讲,大才小用或是小才大用,都不行的,都坏事情。所以这个“尊贤为大”,在“尊贤为大”之中,你要知道“尊贤之等”,要分出等次出来。
“礼所生也”,就指的上面,亲亲、尊贤都要靠礼来辨别。所以在《礼记曲礼》里面就讲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是最高的,比如说这里讲中庸之道,那当然我们学圣人,就要明了这个道。道次一等是讲德,德再次一等讲仁,仁下面就讲义,道德仁义,这个都好,你学圣人必得学道德仁义。但是有一个条件,学道德仁义不懂礼“不成”啊,你不从礼上面开始来学的话,道德仁义学“不成”的,礼是什么呢?礼是讲规矩,讲秩序。在这里就讲,比如说这个,“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对于自己的父母,怎么样尽到孝道,对待伯父、叔父、他人的父母,这就有所辨别了,不能一律的,这种没有等次,你学不好啊。尊贤也是如此,所以这是“礼所生也”,礼就是因为这样,亲亲、尊贤必需礼才能辨别。没有这个礼的话,尊贤、亲亲,都没办法成立了。所以儒家这个思想,就是“推己及人”,从自己的至亲往外推,“由亲及疏”往外推,这是“礼所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