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故君子 不可以不修身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在下位不获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这两句话,经文里面是有这两句,但是根据古人的注解,说这两句话是错了简的,因为这两句夹在中间,上下文气不贯,所以这两句不讲,接着下面,我把经文念一遍,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上回这一大段,就接着上回讲到,<哀公问政>这一章,哀公问政这一章很长,上回开头没有讲多少,今天就接着上面讲。

那么上回讲到,开头就说了,“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告诉他,文王、武王的政治,“布在方策”,写在书籍上面,方策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书籍。“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讲到后来说比喻的话,“夫政也者,蒲卢也”。蒲卢这个名词,汉儒注解,跟宋儒注解的不一样,宋儒注解当做蒲苇讲,是水边的一种植物,那个长得很快。汉儒郑康成的注解,他就引用《诗经》里面两句话“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这个蒲卢就是蜾赢,蜾赢就是一种…,腰很细的细腰蜂,蜜蜂的蜂字,它的腰很细的,很长很细的细腰蜂。按照《诗》里面的注解,《毛传》的注解,说这个…,这个细腰蜂,牠把桑虫,青色的小桑虫,桑就是桑树的桑,把桑虫取过来,取到它自己所建筑的,古人讲是牠自己所住的房屋,实际上它是一个土洞。把那个桑虫,采取到土洞里面以后,然后就把牠,伺候到一定的时候,就变成自己的儿子了。

所以《诗经》里面讲,“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这是比喻用在这里,郑康成在这里用,《诗经》的那个比喻,在这里注解,就是说政治,治理国家,你把国家的民众,爱护他就像爱护自己的养子是一样的。这样很快的民众,对于你都有很好的向心力了。但是这种注解,就是有关于蜾赢把桑虫,背负到自己的土洞里面,把牠变化为自己的儿子,这种讲法。到了南北朝有一个陶弘景,陶是陶渊明的陶,弘就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扬学术的弘,景就是风景的景。他对于医药很有研究的,他也是一个道士,他在注解《本草经》的时候,本草就是,明朝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那个时候(南北朝),只是说《本草经》,他注解本草经的时候就说了,古人讲,蜾赢把桑虫,变化为自己的儿子,这个是与事实不合的。实际上他考察的结果,是蜾赢把桑虫,背负到自己所建筑的,土洞里面之后,自己再产卵,这个卵很小就像米那么大,一粒米粟那么大,然后把这个桑虫,取得很多很多,把牠所建筑的那个土洞,放满了以后,牠自己就把那个土洞封起来了,自己就不回来了,等牠自己的卵孵化了以后,变成小虫,就让这个小虫来吃桑虫,桑虫吃完了以后,牠所孵化的小虫也就长大了,能够生存了,这是陶弘景的讲法。

自从陶弘景的这个发现之后,从唐宋,一直到明清,就形成两派,一派维护古代,《诗经》注解的说法,一种就是维护陶弘景的说法,一直到现在,不过到现在,经过现代科学家的研究,也加以实验,说的跟陶弘景的说法是相符的。我们了解这个事实,也就可以了。我们在讲这个,“夫政也者,蒲卢也”,要是照郑康成的注解,拿古人的注解,古人的注解也有根据的,像《尔雅》、西汉的《法言》,扬雄所写的《法言》,都是那样说也有他的说法。不过既然有这两派的争执,我们在这里讲这个书,主题不是要考据那些,你愿意按照郑康成的注解也可以,不照他的注解,你照宋儒的注解也可以。这两种讲法,“夫政也者,蒲卢也”,都可以说得过去的,这样补充说一下,我们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今天接着就讲,既是为政之道,你要得贤人,自己要修身,修身从哪里开始呢?你要学仁,仁怎么呢?仁的重要点事“亲亲为大”。再讲贤人要“尊贤之等”,上次讲的。今天接着讲,接着讲下面,故,故就是把上面的意思,讲完了以后,就下结论了。结论就是说所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这个君子是你办政治,古时讲君子有两种讲法,一个是读书、学圣人之道的,要想成就圣人,这个你要学君子,可以成为君子。再就是指在政治上在位的人,当国君这个都可以称为君子。在这里是讲在位的君子,在位的君子你要,要把政治办好,那你怎么呢?“不可以不修身”,这个君子是因为鲁哀公问孔子,办政治的道理,孔子答复他,所以这个君子,也可以说针对鲁哀公讲的。

下页:思修身 不可以不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