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人也”,方才讲“仁”既是做人之道,因此“仁”这个字就是当人字讲,换句话说我们做人,就要把自己成为一个“仁”人。成为一个“仁”人,就要学着,用亲切的,厚道的,这种恕道来待人。但是,就儒家的学术思想来讲,这个中间要分出层次出来。怎么分出层次呢?“仁者人也”是不错,要以“亲亲为大”,亲亲这两个亲字,上面这个亲字当动词用,就是亲密地,亲切地来待人。你这样亲切地待人,从哪里开始呢?下面这个亲字。下面这个亲字,就是指自己的父母,“亲亲为大”,你这样讲恕道,修这个仁,就从自己孝顺父母开始。孝顺父母,就从关心父母。
比如说在《礼记》里面所讲,一个做为人子,你要出门总得要禀告父母,从外面回来,不管是从远路回来,或者是在近处,比如说你住在台中市,你虽然只在台中市这个市内,你出去的时候要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你也要,告诉父母,你回来了。这个做什么呢?你要体谅父母的心,父母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儿女身上,儿女出门没有告诉父母,父母看你不在他身边,耶,这个小孩哪里去了,他就在挂念了。所以你出去必须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你要回来告诉他,他放心了,这是体谅父母的心。体谅父母的心,你的心也就是很亲切地,想到父母,要顺乎父母的心。因此,由这一个例子,无一桩事情,你无论做哪一桩事情,你都要想到父母,不要让父母,因着你做的事情做得不好,让他担心。那么这种,对待父母就是亲亲。
除此以外那很多,父母年老了,你要去观察他的身体,是不是有什么病,健康状况,你总得心思要放在父母身上,这些都是亲亲。这个“亲亲为大”,以这个为大的时候,以这个为主,这是最重要的。对于父母是这样的,你在家庭里面,到了社会上,你也用同样的,虽然不能完全,像对待父母那样的关心,但是对于人,也要恕道,就是由父母推广到一般人。就在家里讲,家庭里面有父母,推到自己的,兄弟夫妇之间都要,关心自己儿女那不必说了,对待儿女一般说,比对待父母都是更重了。由这个“亲亲为大”,然后逐渐逐渐往外推广,在这里讲以“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学仁、学义,孔子最主要是讲仁,讲仁之中就包含义,到了后来孟子的时候,他对于义发挥得更多。在这里讲,所以前面讲,“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再从仁之中分出这个义来。所以“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怎么个讲法呢?义当宜字讲。宜就是适宜不适宜,古时候讲宜,我们现在一般口语讲叫适当。你待人做事,做得适当不适当,适当就是适宜了。这个宜字是对于办事情来讲,一桩事情办得是不是适当。你怎么看是适当不适当呢?还是拿公与私来辨别,为了公,公认的这椿事情做得很适当,这就是宜。在一个社会之中,公众认为不适当,认为你这桩事情,对于大众没有好处,是为你自己,这个大概就是不宜,就是不义。义就是宜,义就是一般人讲正义,什么叫正义啊,不是为了自己私人的利益,这就是正义了,你主持公道这就是义。“义者宜也”,义这个字就当宜字讲。
“尊贤为大”,尊贤就办事情来讲,你办事情要办得最好,不要办坏了,这叫义了,你要谁来办事呢?要贤人来办事,有品德,有办事的才能,这样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宜了。你要求得这样的人,你到哪里求啊,尊贤,要尊敬贤人,以“尊贤为大”,就办政治来讲,办政治这种事情,你要尊贤。讲到个人修持的话,学这个仁的话,以“亲亲为大”。办事情是贤能,讲又要品德又要能力,要尊贤,这才能办得,大家都认为对他有好处,才是符合正义的事情,才办得出来,这个你必得要尊贤。不能尊贤反过来讲,你重用那些小人,那坏了,你自己虽然好,你用的人不好,那什么事也办不成功,所以说“尊贤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