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故为政在人 取人以身 修身以道 修道以仁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在人”郑康成讲,“在于得贤人也”,“得贤人”圣人不必说,圣人办政治,像尧、舜、禹、汤、文、武,那个没有问题一定是办好了。现在圣人找不到,孔子是圣人,但是圣人不在位,他没有政治的位子给他。所以有天子之位,找不到有圣人道德,那样的圣人,你找一个贤人也好,所以说“在于得贤人也”。

这个一方面,讲国君自己,最低限度要是个贤人,你国君用人呢?也要用贤人。所以“为政在人,取人以身”,“取人”就是你用人,你任用人来帮助你办政治。譬如说你国君,你治国,大小臣小来帮你,这就是取人。“取人以身”是什么呢?你取人当然是要取贤能的人。贤能的人,凡是贤能的人,他不是求官来做的,他出来做事情,他是为利益他人,不是为利益自己的。他会先观察这个国君,看你是不是贤能的人,你是贤能的人,他就肯来帮助你,你不是贤能的人,你请他来,给他再多的薪俸和高位,他也不干。所以在这里讲:“取人以身”,你想取人,就是任用人,任用人当然是要任用贤人,任用贤人你自己要是个贤人,最好是个圣人,但是圣人找不到你最低限度,你是一个学圣人的贤人,这是“取人以身”。你本身就要是个贤人,你本身是个贤人,怎么样才是个贤人呢?修身啊,“取人以身”,你自己要修身,修养自己。

你怎么修身呢?“修身以道”,“道”就是中庸之道。你明了自己有这个天性,孟子所讲的良知良能,你做一切的事情,跟一切人来往,你对待一切人,你都要根据自己的天性。真理就在自己的本性上面,一切就出于自己的理性,这才是修身。不是出于自己的理性,动不动都是感情用事,感情用事就是偏于自私了,这样的话谈不上修身,所以“修身以道”,明了这个道啊。再说修道,明了这个道,一切都要从自己的本性来办事,由自己本性起作用,言语行为都从这上面起来。但是怎么样起来呢?这个很难。子贡曾说“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孔夫子讲性,讲天道,孔夫子大弟子子贡都感觉这个难。在这里讲,“修身以道”要明了这个道,而且从道上起作用,这一般人来修就是很难了,很难。在这里讲,就下面这一句,“修道以仁”,你要修道,“率性之谓道”,“率性”一切顺乎本性。这一般人不知道怎么个“率性”法子,难啊。孔夫子就讲,“修道”,你不那么容易明了,“以仁”,你从“仁”上面下功夫。

“仁者人也”,“仁”就是做人应有之道,应该有这个做人之道。应该有的做人之道。你看这个仁字,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仁是什么呢?“仁”“从、二、人”,“仁”这个字怎么造成的呢?左边是一个人字,那个人字写的是人站起来了,那个叫做站人边,在右边是个二字,就是《说文》叫,“仁”“从、二、人”,“仁”“从、二、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率性”那个难懂。你就从“仁”上面讲,“仁”就是二人,就是我们跟人有来往的,你待人之道,待人之道,要怎么个待人之道,二人哪,二人很亲近。这个要厚道,你要跟这个人,你要拿很亲密的,很厚爱的这个道理,来跟人家相处,这个在郑康成的注解,各位可以看看,他说:“人也”,“仁者人也”这个“人也”,在中庸里面解释,仁义道德的“仁”,就当人字讲,所以“仁者人也”啊。

“仁者人也”郑康成的解释,“人也”这个人字,“读如相人偶之人”,“相人偶”,“偶”,就是二个人,二个人相处很密切的,彼此互相关心对方,这叫“相人偶”。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对待任何人,就如同对待亲偶是一样的。亲偶是,人与人之间接触得最密切的,彼此很亲密。就拿这个关怀人家,爱护人家,彼此一点距离都没有,这样亲切的意思,这就是“仁”。我们果然一个人对待任何人,就是这么亲切,给人家一亲切感,让人家感受你,这样很亲切的对待他,你就是厚道待人,这种厚道待人,开始学的时候,就是个恕字,恕就是恕道的恕。恕道就是拿人家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人家的感受当作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恕道。恕道,照这样去用功夫,照这样去实行,实行习惯了,时间久了,他就非常自然的,不这么做自己心里就不安了,那就到了“安而行之”,必得这样亲切地待人,拿这样的恕道待人,他的心理才安然,这个时候就是仁了,这是仁者了。

你“修道以仁”,就是这样的修法,前面讲的,“修身以道”,这个“道”是抽象的,讲到这个仁就具体了。怎么具体啊?你跟人家有来往,你在家庭里面,家庭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兄弟的关系,这都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到社会上朋友的关系,长官与部属的关系,这都是很具体的一个人与事。这在具体的人与事上面,你能够这样厚道待人,你就了解,喔,这就是“仁”,修道,那个不容易了解,你就学着这样待人,这就是“修道以仁”。

下页:仁者人也 亲亲为大 义者宜也 尊贤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