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其人存 则其政举 其人亡 则其息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举”是什么呢?举是发展的意思,古时候讲举把他推举出来,好懂的话,政治能够发扬了,能够发展起来,就是政治办得很好。那么“息”这个字,这个字有很多讲法,在这里当灭字讲,消灭的灭字讲。息跟举这两个字是相对的,举是兴起来,兴盛的兴,兴起来,息是消灭掉了,政治它怎么能够兴盛起来,政治又怎么消灭掉的。这个孔子的看法,不是政治制度,这些法律规定的国家的政策,孔子认为重点不在那个上面。重要处是在办政治的这个人,有好人、贤能的人来办政治,这个政治就能够兴盛起来。不好的人,既没有好的品德,又没有什么才能,就是不是贤能的人,他来办政治,一办政治就坏了,这就是“政息”。这两句话接着上面讲,文武之政那样好的政治,写在书本子上面,大家都看得到的。可是呢?文、武不在了,文王、武王早就不在了,如果要在的话,这个政治,哪里会像东周现在这样。讲到鲁国,鲁国现在这个状况,周天子东周不是鲁国,各国还是周天子的天下。但是那个时候各国的诸侯,都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了,所以天子,也只是有名无实的天子,这还不算是“政息”吗?

假如周文王、周武王活到那个时候,在孔子那个时代。那没问题,“人存则政举”啊,这个政治一定好,跟西周那个时候的政治,完全一样,不会衰败下去的。可借人亡了,现在找,文王、武王到哪里去找啊。找不到,找不到那样的人,你说谈为政之道,那是空谈啊。就跟后代孔子以后,中国的历史上,到了战国时候更坏,战国以后,由秦始皇把它统一了,秦始皇的暴政当然坏了。到后来是,汉、唐、宋、明、清历代,当然也有不少是明君,明君以外也有昏君,凡是到后代亡国的时候,那个亡国之君,跟鲁哀公差不多,甚至于还比不上鲁哀公。

那就是说,有国家政治的一切典章制度,没有用处啊。拿现在的政治来讲,哪一个国家都有国家的宪法,都有这个国家他们…,自己所办的、所推行的,国家的政治制度。但是要注意一个重要的人,办政治的人。孔夫子在这里讲的这个人,就是讲圣人,圣人是完全不为自己,而是为天下人,是大公无私的来办政治,所以他一办就好。就像文、武那个时候,文、武之前在文王那个时候,那个是殷家的天下,殷纣王那个政治,专门自己在皇宫里面,白天、夜间,自己荒淫无道的在那里享受,弄得天下苍生民不聊生。后来武王一伐纣成功之后呢?你看看很快就转变了,天下的局面立刻就改了。

所以说“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这两句话,一直到后世,别说是圣人了,就是贤人,想学圣人那些贤人,那个君子做天子,他都要念念不忘,要背诵这两句话。他自己有了天子之位的时候,他要把这两句话,好好记在心里面。记在心里怎么呢?自己在天子之位的时候,固然一切都要…,按照圣人所讲的道理办政治,另外他要培植人才,培植继起的人,也要培植继起的人,来办这个政治。

所以在历代的天子、诸侯,中国的政治从,秦始皇开始以后,统一天下以后,就没有各国的国君了。虽然没有国君,天子他的家族,他封的那些大臣,这些人他都要培植他的子弟,做一个贤能的人。以贤能的人来办政治,才能够继续地把政治办好。这是中国历代的明君,都是这样受到孔夫子,这两句话的教化之后,他都知道这么做,所以真正的政治人物、政治学,一方面自己要这么做,再一方面要培植,一个贤能的人,继承这种事业。所以中国这几千年以来,尽管还有一些暴虐之君,但是明君还是很多,因此中国的政治,还是相当的稳定。

下页:人道敏政 地道敏树 夫政也者 蒲卢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