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子日 文武之政 布在方策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哀公是鲁国的君主,跟孔子是同时候叫鲁哀公,哀公是他的谥号。他来问政,问政就是问孔子,办政治的这些道理,怎么样把国家的政治办好。哀公问政在这里,他为什么来向孔子问政呢?因为在那个时候,鲁国国君没有什么权力了,国君君主的权力,被三家卿大夫,掌握在他们的手里。这个三家卿大夫就是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这三家。这三家掌握了鲁国的政权,鲁哀公现在感觉得是,要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所以他就问政于孔子,怎么样把这个现象,稍微把它改善。孔子对于鲁国当时候的情况,了解得很透彻,他知道鲁哀公,那个时候的处境,可以说是要想振作也振作不起来。再说鲁哀公本人,他也不是一个很能干的国君,他自己也不行。所以在这一篇,有问有答的这一篇当中,孔子就把一般办政治的,也就是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的原则以及方法,告诉他。

至于鲁国当时实际的政治,孔子不便替他建议,不能够有什么建议了。那么就是因为孔子,讲这个政治的原理,以及办政治的这些,这些原则跟方法,虽然是对鲁哀公说的。实际上从孔子那个时代,一直到清朝,以至于现在,你要真正想办政治,你真正自己要学圣人的话,就必须按照孔子讲的这个道理去做。除了这个以外我们还有要讲,这里虽然是讲办政治的道理,孔子的言语,它是一体万用的,由政治可以推到其它,一切的事业方面,都离不开这个原理。所以我们今日之下,学了这一章经以后,我们不管是从事政治,或是从事其它的行业,我们都能用得上,也都能够帮助我们学做圣人。也都是教我们,真正地把我们自己的能力,贡献给这个社会,这都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

现在我们就看经文了,鲁哀公问孔子,关于治国的政治,用什么办法?孔子就说了,“文武之政,布在方策”,你看从孔子开头对答,鲁哀公的这两句话就知道,我们看经文,从经文的字,讲解字面以外的意思,我们要多去想一想。现在就讲经文的文字,“文武之政”,“文”是周文王,“武”是周武王。孔子这个时候,虽然是东周还是周家,周家的时候在东周这个政治,周天子已经衰微了。可是在西周的时候,西周,周武王伐纣的那个时代,那个时候,那是最盛的时候。为什么那个时候,周家的政治最盛呢?周文王到周武王,这都是圣人,文王那个时候,做西伯昌、西伯的时候,昌是他的名字。他还是西伯昌的时候,那个时候殷纣王的天下,三分之二、三分天下有其二,把殷纣王的天下分做三分,周文王那个时候还是西伯昌,他已经有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倾向于他,他就得到天下三分之二的国家,对他有向心力、来拥护他了。可见他的政治、道德,可以说是非常盛的。

到了武王伐纣成功之后,虽然他本身,没有很久就去世了,他去世之后,由武王的弟弟,也是文王的儿子周公旦,就是孔子最崇敬的圣人就是周公。周公一方面辅佐成王,成王是武王的儿子年纪很小。一方面帮助他,周公一方面自己,代理天子的政治,就在这个时候,周公制礼作乐,制定天子的礼,有礼就应该随着有音乐的乐,礼乐在周公完成的。现在是讲文武,文武就包括周公在内,“文武之政”,他那个时代,这种圣人办的政治,“布在方策”,文王武王,办政治有办政治的道理,他那些道理。虽然文王武王早就不在世了,可是写在历史里面,记在书里面。我们现在是讲书本,古时候没有书本,把文字刻在木板上面,或者竹片子上面。木头削成木板叫做方,竹片子把它削平了,在上面刻字,跟木板一样的,叫做策。方策就是一些木板竹片,在那个上面可以刻字,就等于后代发明的书籍,是一样的。

孔子告诉他,文王武王,办理政治的那些为政之道,都刻在、都记载在…,木板、竹片上面,就好像是写在书本里面。“布”是布列在上面,就等于是记载的意思,记载在书里面。这两句话,你想想孔子为什么讲这个,对鲁哀公讲这个话呢?意思就是说,办政治办得最好,就周家来讲,周家的政治最尽善尽美的,就是文王、武王,谁能比得上他好啊。他那样好的办政治的道理,都记在书本子上面。

下页:其人存 则其政举 其人亡 则其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