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君子语大 天下莫能载焉 语小 天莫能破焉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 字号:   )

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莫能破焉。

“天地之大也”,“天地之大”天有多么大呢?太虚空有多大?我们这个大地有多大?这个大地上的万物有多少?现在讲这个天,天地是宇宙,古时候就是天地,天地这么大,可以说是大得无边无际的了。这个当中要知道,天地这个“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那个太虚空,对于我们万物,对于我们人、任何人,它不是:喔!我这个天空,专门照顾某一部分人,天空是只照顾哪一种的人,只照顾白种人啊!或是只照顾黄白种人啊!或是对其他有颜色的人哪!天是没有殊殊目标的,它是无私的,普遍地照顾天下一切人。那么就这个大地来讲,大地也是平等无私地,来承托大地上一切的人,一切的物。这是“天下之大”、“天地之大”啊,天地有这么大,它能够无私地来照顾一切人,无私地来承载一切人一切物,这应该是没话说啦。

然而你看“人犹有所憾”哪!人对于天地,还有所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说天下雨,没有雨的时候,一般人下雨了,下雨是不错,下雨下多了,人家又认为不好,没有雨了又不好,就算是平均地在下雨,白天一般人出来活动,一般人出来做事的时候,觉得下雨又不方便。总而言之,人对于这个天,还有所不能够,完全满意的地方。大地也是如此,大地对待一切人,对待万物。你认为大地不好,你要把大地给它修改,给它改变改变,你改变啊!你在山上,在山上建筑太多了,水土破坏了,你就是对于大地有所不满,你破坏多了之后,你自己受害。这就是我们人,对于天地应该要顺乎天地,讲这个“天地之大”,人虽然有所憾,有所遗憾的地方,还有所不满的地方。这就是表示我们人,对于天地不了解,天地之道不了解。

不了解的话就是说明什么呢?“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大”讲这个中庸之道,讲到中庸之道高深的道理,“天下莫能载”,“天下莫能载”的时候,那个事情你讲不完。比如说我们中国的书,书讲得多四库全书那太多了,四库全书里面都是“文以载道”,那个道理四库全书里,讲的载道太多了,你要真正研究起来,研究还研究不完呢?为什么研究不完,“天下莫能载”呢?中庸之道讲到道的“本体”,“本体”,不是用言语能够说得尽的,四库全书里面讲的那个道,不过是借着言语文字,讲出一部分而已,让我们去领会、去研究。真正的那个道,它能够完全讲得出来吗?讲不出来的。

所以“语大”,讲到体性那个大处,远大之处,讲不尽的,讲不尽的这个语,语是言语,言语文字,君子研究这个言语文字,你就是把天下书,就是读破天下书的时候,也研究不尽的“莫能载”。“语小”呢?小讲到最小,最微细的地方,“天下莫能破焉”。“破”是什么呢?破是破解,能够把最微小的道理了解了,也不行的。为什么讲到最微小的,天下莫能解呢?就拿现在的物理学来讲,讲的各种分子,各种分子讲得最微细的分子,他还是不能够破呢?为什么呢?他不能突破物质,现在物理学家他还不能够,从物理物质这个境界,突破到心灵的境界,他突破不了。突破不了的时候“莫能破”,就破除不了有“形相”的。那么中庸之道是什么呢?中庸之道讲的“性体”,大处来讲的话,人家固然,不用语语文字能够,能够说得出来的。讲到最微细的地方,你怎么样研究研究,你要不是从“本性”上面,研究中庸之道,怎么个研究法呢?你就从“夫妇之肖”,从五伦这个行为上面去学,行一分就知道一分,行到最圆满的时候,你就完全了解了。

儒家的学问,你就是从行为上面去学,你不从行为上去学,你要一下能够,求得完全知,那办不到的。求知的时候要怎么呢?你要求觉悟,觉悟的时候,就儒家来讲你是悟性,悟性高的人也可以。但是悟性高的时候,觉也觉不到彻底,对于中庸的理,讲到最微细的地方,你也没有办法破。要破的话你就必得从行上面,做到最圆满的地方,你就知道了。像舜帝,他从孝道方面,做到最究竟的时候他知道。孔子他,“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然后一步一步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这个也都是从行为上面,一步一步学来的,这就是“天下莫能破焉”告诉你,你要一边求“知”、一边求“行”,“知”“行”在那里并进的,“知行合一”地那样去学,你这样学才能学得好。

下页: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 言其上下察也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