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莫能破焉。
“天地之大也”,“天地之大”天有多么大呢?太虚空有多大?我们这个大地有多大?这个大地上的万物有多少?现在讲这个天,天地是宇宙,古时候就是天地,天地这么大,可以说是大得无边无际的了。这个当中要知道,天地这个“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天地那个太虚空,对于我们万物,对于我们人、任何人,它不是:喔!我这个天空,专门照顾某一部分人,天空是只照顾哪一种的人,只照顾白种人啊!或是只照顾黄白种人啊!或是对其他有颜色的人哪!天是没有殊殊目标的,它是无私的,普遍地照顾天下一切人。那么就这个大地来讲,大地也是平等无私地,来承托大地上一切的人,一切的物。这是“天下之大”、“天地之大”啊,天地有这么大,它能够无私地来照顾一切人,无私地来承载一切人一切物,这应该是没话说啦。
然而你看“人犹有所憾”哪!人对于天地,还有所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说天下雨,没有雨的时候,一般人下雨了,下雨是不错,下雨下多了,人家又认为不好,没有雨了又不好,就算是平均地在下雨,白天一般人出来活动,一般人出来做事的时候,觉得下雨又不方便。总而言之,人对于这个天,还有所不能够,完全满意的地方。大地也是如此,大地对待一切人,对待万物。你认为大地不好,你要把大地给它修改,给它改变改变,你改变啊!你在山上,在山上建筑太多了,水土破坏了,你就是对于大地有所不满,你破坏多了之后,你自己受害。这就是我们人,对于天地应该要顺乎天地,讲这个“天地之大”,人虽然有所憾,有所遗憾的地方,还有所不满的地方。这就是表示我们人,对于天地不了解,天地之道不了解。
不了解的话就是说明什么呢?“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大”讲这个中庸之道,讲到中庸之道高深的道理,“天下莫能载”,“天下莫能载”的时候,那个事情你讲不完。比如说我们中国的书,书讲得多四库全书那太多了,四库全书里面都是“文以载道”,那个道理四库全书里,讲的载道太多了,你要真正研究起来,研究还研究不完呢?为什么研究不完,“天下莫能载”呢?中庸之道讲到道的“本体”,“本体”,不是用言语能够说得尽的,四库全书里面讲的那个道,不过是借着言语文字,讲出一部分而已,让我们去领会、去研究。真正的那个道,它能够完全讲得出来吗?讲不出来的。
所以“语大”,讲到体性那个大处,远大之处,讲不尽的,讲不尽的这个语,语是言语,言语文字,君子研究这个言语文字,你就是把天下书,就是读破天下书的时候,也研究不尽的“莫能载”。“语小”呢?小讲到最小,最微细的地方,“天下莫能破焉”。“破”是什么呢?破是破解,能够把最微小的道理了解了,也不行的。为什么讲到最微小的,天下莫能解呢?就拿现在的物理学来讲,讲的各种分子,各种分子讲得最微细的分子,他还是不能够破呢?为什么呢?他不能突破物质,现在物理学家他还不能够,从物理物质这个境界,突破到心灵的境界,他突破不了。突破不了的时候“莫能破”,就破除不了有“形相”的。那么中庸之道是什么呢?中庸之道讲的“性体”,大处来讲的话,人家固然,不用语语文字能够,能够说得出来的。讲到最微细的地方,你怎么样研究研究,你要不是从“本性”上面,研究中庸之道,怎么个研究法呢?你就从“夫妇之肖”,从五伦这个行为上面去学,行一分就知道一分,行到最圆满的时候,你就完全了解了。
儒家的学问,你就是从行为上面去学,你不从行为上去学,你要一下能够,求得完全知,那办不到的。求知的时候要怎么呢?你要求觉悟,觉悟的时候,就儒家来讲你是悟性,悟性高的人也可以。但是悟性高的时候,觉也觉不到彻底,对于中庸的理,讲到最微细的地方,你也没有办法破。要破的话你就必得从行上面,做到最圆满的地方,你就知道了。像舜帝,他从孝道方面,做到最究竟的时候他知道。孔子他,“五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然后一步一步学到,“七十而从心所欲”,这个也都是从行为上面,一步一步学来的,这就是“天下莫能破焉”告诉你,你要一边求“知”、一边求“行”,“知”“行”在那里并进的,“知行合一”地那样去学,你这样学才能学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