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全站搜索 文章推荐 休闲文摘 幽默搞笑 生活点滴 休闲娱乐 网站地图 繁體中文 
 
儒以修身 儒学初探 儒学深究 素食健康 戒杀放生 般若人生 健康书籍 善书推荐 养生之道
论语讲要 孟子旁通 道德经解 大学讲记 中庸讲录 孝经注解 格言联璧 伦理生活 家风家训 菜 根 谭 保 富 法 了凡四训
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依乎中庸 遁世不见知而不悔 唯圣者能之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 字号:   )

“君子依乎中庸”,“依”就是依照,依照中庸之道来学《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所谓“遁世”是什么呢?“遁世”是…,隐藏起来,隐遁起来。隐藏起来的时候“不见知”,“不见知”就是不被人家知道,“而不悔”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懊悔的。这个“唯圣者能之”,唯有圣人能有这种修养,他能办得到,普通人很难。这个为什么要这么做?学中庸之道,你怎么个学法子?这就是顶着前面来的,我们学中庸之道,在哪里学呢?就是跟普通人看起来,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这些表现,我们跟一般人一样,就是所做的这个道理,处处是合乎自己的理性。

就是顺乎自己的“本性”,顺乎自己的“本性”,是怎么个顺法子呢?就是前面第一大段讲的,非常重要,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就是平常在家里也好,到外面跟社会的一般人相处也好,我们的修养,一切都是跟人家和谐相处,遇到任何“喜怒哀乐”,这些“情绪”出现的时候,我们自己马上把它节止住了,这就中了节了,这叫“和”。这种“和”,自己表现自己的修养,外表上跟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没有什么,很奇怪的行为出来。

这样做的时候修道之人,就像古时候隐士一样,隐士有小隐、有大隐。小隐是什么呢?跑到山林里面去隐,大隐是什么呢?不必,不必到山林里面,或者就在朝廷里面,也照样在君主那里,在朝廷里面做大臣子。或者就在人世间,在社会上跟普通人相处,这就是真正的隐士。在这里讲“遁世不见知”,你就在社会人群之中,修养中庸之道,你自己修养自己的内心,修“发而皆中节”,修得好,由这个“和”到了“中”。自己知道,人家不知道,“遁世而不知”,“不知而不悔”你自己也不感觉懊悔,这就是《论语》一开头就讲,“人不知而不愠”,这个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得到的。是“唯圣者能之”,圣人他能够办得到。圣人办得到这句话,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得到的。

古人有举这个例子,比如说,在那个时候,苏秦、张仪,他的学问就是“素隐行怪”,他在没有得志的时候,他心里忿忿不平的,他到处求着让人家知道,让人家了解他,所以到后来,他被人知了,游说、纵棋捭阖的,把天下闹得是天下大乱。相对地来讲:像舜帝,舜帝在尧帝没有发现他的时候,他在自己家乡里面。“舜耕于历山”在历山耕田,又在河边做陶器,做农人、做工人。他就在民间跟一般人一样的,一般人也不了解他,他也“不悔”,也没有什么懊悔。到后来尧帝见人家推荐他,把他请去了,他做的事情,也是按照中庸之道去做,表现他的能力,表现他的智慧。尧帝把两位女儿,嫁给他做他的夫人,他也不表现,喔我,尧帝帝王的小姐嫁过来的话,我做帝王的驸马了,那还得了,那应该就是享受,与众不同的这样待遇了。但是他不这样,他把尧帝的两位小姐,送到自己的家乡,让她待奉在家中的父母,跟一般的夫妇之道完全相同。舜帝是圣人,他能办得到,他就是,“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不但“遁世”在没有得志的时候“不悔”,得志以后,他还是照中庸之道这么行,这就是圣人能够做得到。

下页:高士传巢父许由 不受帝王之位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