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平常心是道 素隐行怪违背中道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那么这就不是中庸之道,孔子说,“吾弗为之矣”。我不做这种事情,孔子的行为也不这样的表现给人家看。这一层我们了解之后,就要知道一桩事情,这里讲的中庸之道,我们都要记得,所谓中庸之道是要什么呢?就是要把我们的“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性,叫做“本性”,本来就有这个性,怎么样把我们自己“本性”,开发出来呢?在《中庸》里面开头就讲,“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处处,都要顺乎自己的“本性”,顺乎自己“本性”,怎么顺乎自己“本性”啊?你到哪里去顺乎“本性”啊?要顺乎“本性”,这是完全在自己,自己把握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怎么个做法子呢?绝不是说你,找那个奇奇怪怪的事情,自己的行为表现出来与众不同,这个就不是平常的。中庸之道就是一切都是平常,什么是平常呢?平常是平等的,人人都有这个“本性”常是永恒的,中庸之道,这个“本性”是人人都有的,你有这个“本性”,我有这个“本性”,哪一个人都有“本性”,这个“本性”是常的,绝不是说我们现在所了解一个人,短短的几十年,活上一百年,活上一百二十岁,就算活上二百岁,总之还有死的时候。有死的时候就不是常,那叫无常,中国过去学神仙,道家就是学神仙的。在印度古时候也有很多学天道、学神仙的,他那个学成功,寿命也可以很长很长的,但是不管怎么长,到后来还有死的时候,这就算不上一个“常”字。

中庸之道这个平常,平等的这个“本性”,要开发出来就是常,永久都是在这里不会消失掉的。从平常两个字意思就是说,你真正平常能够“率性”,顺乎自己“本性”,中庸之道出现的时候,你这个生死问题就解决了(注:这中还有很多问题须辨别),就不会有死的时候。那么修这个平常之道,从哪里开始学呢?就是平平稳稳地修,不要好奇骛怪,不要表现得与众不同,你存心要表现得与众不同的话,表现我是一个有道之人,我与一般人不同的,人家是无道的,我是有道。你这个想法,你就是无道,为什么呢?道就是平常,你就是要求平常之道。所以一个人要求,自己表现不平常的话,那样“素隐行怪”的话,在孔子看起来,虽然到后来,有那些不懂道理的人,也把这些事情来传述传述。孔子认为这是一种可耻的事情,孔子不干的。这是子思把孔子这一段话,引用出来,让我们学中庸之道的人,不要学“素隐行怪”。

我们自己不要这么做,我们看见…,一般人这么做的话。这个一般人做的时候,也许他不是普通人,也许他在世间书念得很多,或者他在世间从事政治,政治地位也很高。拿世俗人的观点来看,就是看某人做了大官了,发了大财了,或者是他的世间学问也很好,有大学问了。这些人只要他表现“素隐行怪”这种行为的话,你一看你就知道,这个不足以向他学习的。你就了解这些人,都不是合乎中庸之道的。我们学《中庸》,我们把孔子这几句话明了之后,我们就跟孔子学,看见世间人,你不管他的学问高到什么程度,就拿现在来讲,他的学问是世界级的大学问家,全世界都认为他,学术地位是了不得了,他叫你去做“素隐行怪”的事情,他自己也这么做,也劝你跟他学,你千万不要跟他学。你要一跟他学的时候,这个中庸之道,你早就违背了。违背中庸之道的话,你就是把《中庸》这一部经,从头到尾背得怎么样的熟,实际上中庸之道你入门,都没有入得进去。你学的时候学中庸之道,你根据孔子这个话讲,“弗为之”。世界的时候,全世界的政治领袖,高得像现在,美国大总统这样高,他的财富就像现在全世界,第一位的大富翁,学术地位是得到现在世界上,好几个诺贝尔奖金的人,他们只要是“素隐行怪”的话,你认为要跟他学,你就感觉羞耻,你这样才能够学中庸之道。你没有这样的羞耻心的话,你看喔!这样有权威的人,那我们赶快跟他学吧,那你这就完了,中庸之道你就没有办法学了。

下页:君子遵道而行 半涂而废 吾弗能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