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般人都懂,既是一般人都懂了,我只是说比喻的话,那么舜帝为什么要观察呢?观察就是观察这两句话里面,含有的意思,这个意思就儒家的学术来讲,它就是讲的命,一个人讲命,孔子遇到任何困难问题,艰难困苦的时候,他一回想,喔!这是命或者是天命,天命是什么东西呢?拿佛法来讲,佛家的学问,佛法讲的因果,种瓜呢?瓜种是因,得瓜呢?就是结了果,是得了果了。种豆也是这样,豆子是因,得了结的豆子的果,那是果,就是因果。在儒家里面,没有讲因果讲天命,就是这个意思。那么这个意思,一般人虽知道这个简单的意思虽知道,可是它里面含有很深的意思,那个天命好不容易懂。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他从十五岁而志于学,立志来求这个大学问,然后十年十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岁而知天命,可见得不容易啊。天下任何事情,说简单我们日常前面讲的,“人莫不饮食也”,人人每天都饮食,你要研究饮食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不明了。所以在这里讲的“迩言”,也是如此,往往一句很浅近的,人人一听都明白的那些,那些迩言、那些成语,你要往里面研究,含的意思深奥得很。
这是中国圣人所讲的学问,它就是这样,讲浅处,人人可懂、人人可以能够照这样子做。讲到深处圣人像舜帝,他还要观察呢。观察了、明了了,他用这个来,做教育的一种工具。为什么用这个做教育的工具呢?以很深的一个道理,很难一下就能办得到的那种,学习的方法,借着这个很浅近的成语,教大家一听就明了,一明了就照着这样做。你能够照这样做,就是走上学中庸之道的路上去了。它巧妙就巧妙在这个地方,绝不是像后代的人,讲到道理就拿很高深的道理,一开始就跟人家讲得很深奥。讲得很深奥的话,人家不懂,不懂就没有兴趣了,人家就不敢来学了。讲道理是如此,讲实行的、修行的功夫,也是这样啊。你把…,学圣人,学的程度到了最高的境界,比如说颜子、颜渊,距离成为圣人只差一步了,等于上楼梯,上百丈高楼,他上到已经到了最高的一层了,就差那么一层就成就圣人了,拿颜子那种境界,一开始教人家学道、学圣人,你就拿颜子那种境界,来教人家就学,你就把人家吓跑了。
颜子什么境界呢?颜子庶几,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孔子讲的,他有遇到不善的事情,他一定知道,知道之后就不会再犯,重复地犯了不善的事情。这个我们一般人,很难做得到,你一开始叫人家学中庸之道,你拿颜子这个境界,叫人家这样做,你把人家吓跑了。那怎么呢?你就在这个礼上面,学这个礼上面,一步一步地让人家学,礼尚往来,从这个上面学,就是这个礼也有…,也有深、有浅的不同。比如说孔子教颜渊学礼,教颜渊学什么礼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个我们一般人也办不到,孔子教颜渊学礼,这是针对颜渊,颜渊那种境界,他可以这样做,孔子对其他的弟子,没有这么说的。其它的弟子问孔子学礼,孔子不是这个讲法,所以孔子懂得,他这个教育的人,按照人是什么才器,他就按照他学习的能力,一步一步引导他学,就是因材施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