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相 关 专 题 目 录
论语孟子 中庸大学 易经文化
君子之道 理学心学 中庸思想
历代大儒 修身法语 家风家训
儒学初探 儒学中修 儒学深究
儒教哲学 儒学典故 孝悌忠信
颜氏家训 袁氏世范 处世悬镜
论语别裁 孟子旁通 大学微言
周易禅解 宋明理学 阳明心学
中庸讲记 论语集注 常礼举要
孔子家语 孝经解释 保身立命
素食健康 修福保命 孝与戒淫
放生问答 放生开示 珍爱生命
文学故事 林清玄集 宗教故事
哲理故事 益智故事 美德故事
家庭保健 健康之道 四季养生
心理自疗 疾病食疗 穴位按摩
美容瘦身 健身秘籍 花卉百科
励志人生 旅游趣谈 居家宝典


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近言而善 易以近人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 字号:   )

舜帝什么是大智呢?“舜好问而好察迩言”,好问哪!舜帝他虽然做了天子,可是他好问,每一桩事情,他都要问问人家,他深恐自己知道得不够透彻。因为一个圣人总是知道,天下事情太多太多了,所以凭着一个人,你说完全明了吗?这个就拿我们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也读书,你就是读了书了。每天你还要看,电视里传播的那些信息,报纸上传播的那些信息,我们都要吸收。有一些信息来了,我们也不知道,那就要问,有人知道就问。虽然我们也知道,知道得不够详细,你又不肯问,不肯问你就对于这个问题,对于这个信息不够透彻了解。所以舜帝,他是圣人是不错的,他还要好问啊!这就表示他谦虚,比如说孔子也是圣人,孔子也是圣人,“子入太庙”,孔子到周公庙里面,“每事问”,在太庙里面每一桩事情,他都要问,这就是好问。愈是有智慧的人,他才愈是好问,就是因为他好问,他才是有智慧呢。我们一般人不好问,深怕自己问出来,怕人家笑话了,这个事情他都不懂,他还问呢。我们有这个心理,这就要不得,不好问,你的学问总是有限的,所以舜他是好问。

除了好问,他“而好察迩言”,这个迩言的迩字,跟据郑康成的注解当近字讲,近是在很接近的近字讲。近是什么呢?郑康成的注解:迩,近也,近言而善,易以进人,察而行之也。这个注解的意思,近是,这个近字,他没讲什么近,在这里可以说,近是浅近的意思,一种言语,很浅近的言语。很浅近的言语“而善”,什么叫善呢?在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讲,所谓浅近的言语,就是一般人听起来,很容易明了。容易明了的言语,它也不是一个人,当时随便说出来的,而这种言语,从过去传下来的,叫做谚语。谚语就是,一般世俗人所传说的成语,通俗的成语。这些通俗的成语,往往含有,很好的道理在当中。

舜帝他一方面,就是好问很多事情,一方面对于世俗的人,常常说的那些很浅近的成语,就是谚语,他去察,察是观察观察。观察这些浅近的言语,他发现这里面,含有很深的道理。就是而好观察那些迩言,那些浅近的言语。浅近言语观察的结果,觉得这些言语很好,这就是郑康成所讲的“近言而善,易以近人”。这些言语既是,从过去传下来的,一般人一提到就好,舜帝就拿这些言语,来做教化的一种工具。就借着这些浅近的,含有很好道理的言语,来教化人家,来教化一般人,就是“而好察迩言”。这些言语,我们举一个例子吧,比如说一般现在都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两句话一般人一听到,都知道什么意思,你种瓜了,把瓜种种下去,它将来结的就是瓜,种豆,这个豆子种,种下去将来它当然,长出豆子来。

下页:因材施教 由浅入深 教行中道有方便


| 版权声明 | 友情链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留言建议 | 关于本站 |
般若人生网·般若导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23 mif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辽ICP备0500088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