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闵无明君教之 故赞舜其大知也与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着下面,“子曰:道其不行矣夫!”这一句就是,把上面讲完了以后,再举孔子的一句话,“道”这个中庸之道,“其不行矣夫!”。“不行矣夫!”这句话就是感叹的意思,跟据,汉儒郑康成的注解,他说:“闵无明君教之”。郑康成的意思,子思在举孔子这一句话,意思就是说,闵就是怜悯。怜悯,在那个时候,就是孔子那个时候,“无明君”,孔子那个时候,哪一个国家是明君呢?明是明白的君主。在春秋那个时候,各国的君主,都不明了道理的,都是互相,不是你这个国家,来侵略那个国家,就是那个国家,来侵略其它的国家。或者是这个国家之内的,一国之内的内乱,这都不是明君。

所以这一句就,在那个时候没有明君,有明君出来,不但把政治办得好,任何一个明君,他除了把政治办好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办教育。把国民都要教好,教育的跟本在那里呢?教育的跟本就是,教人家学圣人。教学圣人,就是中庸之道,要学中庸之道,既是在那个时候,没有明君在位,谁教中庸之道啊?没有人教中庸之道的话,“道其不行矣夫!”这是一句感叹的话。把这句话说了以后,这就是在上面,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矣。说完以后,最后再加上一句,道实在真是不能行了,这是感叹话,也做这一节小的节结论。

下面再举出孔子的话,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我们现在就开始讲这一小段,这一段讲就是子思,举出孔子赞美舜帝,他能够行中庸之道。这就是接着前面讲的,前面不能够明了中庸之道,不能够实行中庸之道。一个是过之,一个是不及,要不过又不及是么样的人呢?像舜帝他就是能够行这个中庸之道,所以开始讲“舜其大知也与!”。舜帝“其”,舜帝他是“大知”啊,有大智慧的人。“也与”,“与”是一个活动的口气,没有那么决定性的,不是用决定性的语气。喔!舜一定是大智,用这个活动的语气,讲舜帝他是有大智慧的人。加个与字,在文言造句法,也很合乎孔子的说话,一种圣人说话的那种,温厚的语气。

下页:舜好问而好察迩言 近言而善 易以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