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中庸讲记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类别:儒学深究 作者:徐醒民

这就是说明我们一个人,你说要不发动,这个喜怒哀乐是办不到的。人人都要发,在一个人居在家里,或者一个人跑到深山里面,都免不了要发动,这个喜怒哀乐了。何况我们,在社会上跟人家相处,你在学校读书也好,在学校教书也好,你做生意的各行各业,都是跟人家来往。跟人家来往,不是见到如意的事情,或者就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那就是非常容易,发出喜怒哀乐这个情了,那就起了情绪化了。这个时候,照《中庸》讲的道理,你发,发了之后,你必得要注意什么呢?中节啦!这个中是读去声,读(重)。中了这个节,节是什么呢?节有个节制的,你就到了一定的程度,你自己就要把它能够节制下来,不要再继续发了,那么这个叫做和。为什么“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呢?

我们说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跟朋友相处也好,你是做生意,你跟人家顾客也好,或是你在工厂里面,跟你工厂里的同事也好。发生了意见不同,发生了争执了,人家这个时候说这些话,得罪你了,叫你过不去了,这个时候你就发怒了。发怒是发怒,这个怒一发的时候,普通人发了怒的时候,脸上颜色就变了,说话的声音也就是,不正常了。比如说我们正常说话的声音,它是很平和的,音调有高、有低,这是正常的声音。们心里很平静的时候,我们脸的面部的颜色,也是正常的。可是当你一发怒的时候,那种气氛,你从心里那种气鼓上来了。一鼓上来那个气一鼓上来你的脸,就发了这个不是发青了,就是发红了,颜色就变了。颜色变的时候,你不说话颜色就变了,再一说话,比如说人家说这些,没有道理的话,你要来反驳人家。反驳人家的时候,你声音一发出来的时候,你这个音调就变了,就不正常了。再继续往外发的时候,不但言语跟人家冲突,接着就要肢体冲突了,就是一发而不可止的话,后果就非常严重的。那么你学《中庸》的话,你要知道,这个怒气一发出来。发出来,你要准备跟人家辩驳的时候,或者是人家没有道理,你要跟人家解释,这个道理的时候,你感觉这个声音一出来就不正常,你就不必讲了,也不用辩驳了。那么这个颜色呢?要变啊!变的时候这是随着心理在转变,你一制止住,你在心里马上把这个情绪,自己把它压伏下去,一压伏下去的时候,你刚刚出现这个脸色一变的时候,只要你心里,一回归到平静的时候,你面部的颜色,自然也跟着,又回复正常的面色了。你能做到这样的功夫,就叫做中节。中了一定的节制,这个叫做和。这个为什么和呢?你不至于进一步地,给人家跟人家吵架,或者跟人家打架,那就是绝对谈不上和了。你自己知道这个马上一个节制下来,你没有跟人家过不去。自己受了再多的委屈,谁叫你修道呢?你是修道的人,你要知道这一发出来的时候,对人家还没有把这个理,道理还没有辨别清楚的话,自己就先受害了,自己情绪高涨张起来的时候,你这个理性早就失去作用了。

那你要率性、要修道,那这个“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早就离开这个道了。你知道这个,问题这么严重的话,你要是真正要想,在那里修道的话。你遇到这种喜怒哀乐,要发的时候,你不论遇见对象是任何人,也不论是遇到任何事情,你都知道,你自己一定要能够,把自己节制下来,这叫发而皆中节。“皆”字,这个字重要,皆字什么呢?,跟上面讲喜、怒、哀、乐。一般人说,你发怒要中节,这个哀伤可以中节,那个喜与乐这个好事情啊!可以让它一直欢喜下去,有什么不好呢?但是你要知道,喜与乐也是烦恼,也是情绪。它也是妨碍我们率性,所以这里的皆字,就是不但怒与哀要中节,喜与乐也要中节,所以叫做“皆中节”,这叫做和。也就是说,不但是怒哀要中节,才得到人和。就是喜与乐的时候,虽然没有得罪人,可是对于自己,修道有妨碍。对于自己修道有妨碍的话,也是不和的,得不到一个和。因此这里讲,把上面那些所有的一切情绪,都要中节,这才算是一个和字。这个和是含义非常广,在经文里面,只举出这四种而已。由这个四种我们真正,自己在修道的时候,以此类推,以这四种可以推想到,一切的情绪。遇到任何情绪起来的时候,我们自己不管是对人也好,没有任何人在场,我们一个人在那里的时候,我们也要把它能够中节,这就是和。

下页:圣人致中致和 学圣人解决万古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