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治世宝典·群书治要360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壹君道 二 敦亲 乙 教子
类别:儒学中修 作者:

○夏为天子十有余世,殷为天子二十余世,周为天子三十余世,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不甚相远也,何三代之君,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也?其故可知也。古之王者,太子乃生,固举以礼,使士负之,有司齐肃端冕,见于天也;过阙则下,过庙则移,孝子之道也。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卷十六 汉书四)

白话:贾谊上疏说:夏朝天子传了十几世,殷朝天子传了二十多世,周朝天子传了三十多世,秦朝天子传到第二世就灭亡了。人的本性相差并不很大,为什么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治国有道而长久,而秦朝之君却无道又突然灭亡呢?那原因是可以知道的。古代的君王,在太子刚出生时就用符合礼法的行动来给他示范。让人背着太子,有关官员则恭敬肃穆、衣冠整齐,拜见上天;经过门阙时就下车步行表示礼貌,经过宗庙时就恭敬地小步疾行,这是孝子所行之道。所以从太子还是婴孩时,教育就已经在进行了。

○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卷七 礼记)

白话: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王教育世子,都是把礼乐作为必修的课程。乐是陶冶熏修内在心性的,礼是恭肃修治外在言行举止的。礼与乐的修养交汇于内心,必定会表现于外在的行为。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后补卷四 春秋左氏传上)

白话:大夫石碏劝谏庄公说:“我听说真正爱护孩子,就用道义来教育他,不使他步入邪路。骄傲、奢侈、纵欲、放逸,这样就会走上邪路。这四种恶行的由来,是因为给予宠爱和富贵过度的缘故。”

下页:丙 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