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段给诸位介绍孔老夫子。在这个地方我们时间不多,仅能够简略的给诸位介绍。孔子的历史我们就从略,就不必介绍了。诸位要记住,中国的史书,诸子史书是《史记》。《史记》是汉朝司马迁写的,在《史记》体例里面可说定得非常的谨严,而为后来每一个朝代的断代史以它作榜样,根据它的体例来写历史。
在《史记》里面,我们能看到中国人的思想,确确实实有很不平常的地方。譬如,体裁里面用“纪”,这是帝王。项羽是一个时代的英雄,司马迁也写“项羽本纪”,虽然他失败了,他还是一个英雄。“世家”是诸侯、将、相的身分。这个历史里面,他写了世家,孔老夫子是平民、老百姓,也写进了世家。这是我们在《史记》里面看到这两件很不平常的例子,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重视实际上的成就,并不重视地位或者虚名,不重视这个;重视他的道德、学术、功业,重视实际。
夫子之成就集先圣大成,所以我们今天称他为“大成至圣先师”。底下我们有一个很简单的介绍:“夫子之道,一以贯之”,这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一以贯之”这一句话,实在很难懂,到底夫子讲这个“一”是什么?不但后人无法了解夫子所说的“一”是什么,当时孔子那些弟子们也不晓得。
有人听到夫子这么说,夫子是对曾参说的,人家问曾子到底是什么意思,曾子就解释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曾子这个话答覆得对不对?解释的对不对?对的。解释的这个里面都是有禅意,“忠、恕”是二,所以你不能讲夫子之道只讲忠讲恕,那就错了,这么解释就错了,那就真正自己不解这“一以贯之”。而是曾子随便取一个例子,取两个,两个不二不就是一吗?你说中、西装,西式、中式是二,怎么会是一?二而不二就是一,二是讲的用,一是讲的体。
真是像六祖在《坛经》里说:“从一般若。”所以“一”是般若,我们讲的根本智,“生八万四千智慧”,那不就是“贯之”吗?你要没有一,你所生的是八万四千尘劳烦恼,这是我们凡夫。
所以夫子之道是一,释迦牟尼佛之道也是一。你看《华严经》里面讲“一真法界”,一才是真的,二是妄。我们平常讲十法界,十法界是虚妄,一才是真的。如果你在十法界里会通了,十就是一,一就是十,这才真正入一真法界。如果十跟一两个是对立的,那就是虚妄了。
所以曾子答覆的,那就要看听的人懂不懂了。我看曾子答覆的妙极了!就跟我们禅宗里面的机锋一样,实在是妙不可言。因此,着了相就麻烦,不能够会得夫子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