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黄书》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黄书》译文目录-清王夫之
  本书是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王夫之所撰。王夫之(1619~1692),字而农,号姜齐,又号夕堂,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人称船山先生。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王船山不仅是湖湘文化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人物。其著还有《周易外传》、《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公元1642年,他起兵抗清,兵败后退居肇庆,任南明桂王政权行人司行人,后从瞿式耕抗清。瞿式耕殉难后,王夫之决心隐居著述,辗转于湘西、广东一带。为表达其反清之志,王夫之始终不肯剃发。为避免清人追捕,他常和湘西瑶人住在一起,并曾改用瑶人姓名。1692年王夫之去世。四十年中,他著书一百多种、三百五十八卷,现通行的有曾国荃刻本和太平洋书店排印的两种《船山遗书》。
  《黄书》写于1656年(明永历十年,清顺治十三年)。它犹如一篇“民族宣言”,对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博衣、弁带、仁育、义植”的文物教化,充满眷恋之情。他认为华夷大防是天设地造、绝对不容混乱的道理。基于这种民族主义的认识,他极力抨击孤秦、陋宋,因为他们只图巩固一人一姓的地位,不惜箝制臣民、削弱中国,而溃决了华夷大防。他对民族利益的关心超过了天经地义的忠君观念,为了抵抗异族,他主张地方分权,增强边区的防御力量,优待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给他们以相当的职权,不要加以牵制。《黄书》七篇是一个完整的体系:首篇《原极》为全书之纲,论圣王严华夷之辨是效法天则;其余六篇,分题论述,《古义》说立国遵古;《宰制》讲军区设置;《慎选》言慎重选举;《任官》明任官勿疑;《大正》申廉正之风;《离合》阐治乱交替。七篇相合,成为一套完整的治国方略。
  通过评述历史阐发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提出了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解释仁义为“以仁爱人,不授以制而尽其私。以义制我,不私所爱而厚其疑”。仁义的最高意义便是维护民族利益,“仁以自爱其类,义以自制其伦。”若不能保护民族的利益,便失去了仁义的真髓。“今族类之不能自固,而何他仁义之云云也哉!”指出“天下之势,有合者,有分者,有张者,有翕者”,而没有万世一系的天下。强调天下不是一姓的私产,指责“秦私天下而力克举,宋私天下而力自诎”,是孤秦陋宋,导致了天下的祸乱。认为改朝换代是自然的事情,但不能容许他族入主华夏,“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夷类间之”,高度重视“夷夏之防”。指出要永保民族的利益,就必须公天下,“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充满民族自信心,坚信中国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保种保国,进于富强。“是故中国财足自亿也,兵足自强也,智足自名也……休养厉精,士佻栗积,取威万方,濯秦愚,刷宋耻,此以保延千祀,博衣、弁带、仁育、义植之士甿,足以固其族而无忧矣。”(同上)突破了传统的君臣纲常,把民族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地位,但把少数民族视为夷狄、殊类。既反映了作者经历亡国之痛后激发出的强烈爱国主义思想,又包含有一些大汉族主义的思想因素。

⊙ 原文
· 原极第一
· 古仪第二
· 宰制第三
· 慎选第四
· 任官第五
· 大正第六
· 离合第七
· 后序
⊙ 译文
· 华夷有别(原极第一)
· 治国有道(古仪第二)
· 地理划分(宰制第三)
· 慎选人才(慎选第四)
· 任用官史(任官第五)
· 廉正士风(大正第六)
· 乱与治(离合第七)
·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理论及人物评价
· 学术伟人 王夫之 书香世家 少年英才
· 国难当头 志图匡复
· 沉沦南明 遁迹江湖
· 开六经之生面 启来学之军思
《船山经义》 《搔首问》 《夕堂永日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