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著作导读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顺天应人 化成天下《易传》关于圣王价值的高度概括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革卦《彖传》曰:“革,水火相息。……革而当,其悔乃亡。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革卦上兑为泽为水,下卦为离为火,水壮则火灭,火大则水息,故曰水火相息。革,即变革。水火相息,即显示出要有所变革。进行恰当的变革,其悔恨则消亡。这正如天地运行,四时阴阳消息一样,或阳长而阴消,或者阴盛而阳衰,方能形成春夏秋冬四时节气的交替。人类社会亦是如此,夏桀无道,汤王放桀,夏灭而商继;商纣无道,武王伐纣,商亡而周兴。这是顺乎天意得乎民心的。所以说,适时加以变革是极其伟大的。其兑卦《彖传》也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而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是说,兑就是喜悦。圣王内刚健而外柔和,使人喜悦地觉得守正有利,如此则既顺乎天意又合乎民心。如能以此种悦民之道引导民众,民众就会忘我劳作;以此种悦民之道使民奔赴危难,民众就会舍生忘死。喜悦之道的伟大作用,就是使民众能相互鼓励啊!这两条《彖》文,异常明确地揭示出:顺乎历史潮流,符合人民意愿,是圣王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原则。它似乎昭示着,位高权重者必须对上天与民众保持某种敬畏。这种敬畏至少可以使他们不敢为所欲为,至少可以避免对自然与社会的盲目践蹋、掠夺和破坏。

其贲卦《彖传》云:“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谓:刚强与柔韧相互交错,这是天文。文饰显明而使天下安宁,这是人文。观察天文,是为了弄清节气时令的变化;观察人文,是为了成功地教化天下民众。其恒卦《彖传》又云:“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之情可见矣。”意思是说,日月在天所以能长久地照耀万物,四季变化所以能长久地成就万物。圣人能长久地坚持他的道,从而将普天之下都教化成功。观察这些恒久的东西,天地万物的情况也就清楚了。这两条《彖》文又明确地指出,圣王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化成天下”,创造并延续人类文明。

然而,要真正实现此种“顺天应人,化成天下”的价值目标,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为此,《易传》作者又从操作层面为圣王提供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或规范。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人原则。在《易传》看来,人是决定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如《系辞传》所说:“圣人之大宝曰位,何守位曰人”。具体说来,其中又包括:“容民畜众”(师卦《象传》),即圣王要具有广阔的胸怀,能够容纳、畜养各种不同的人才,广大的民众。“尚贤养贤”(大畜卦《彖传》),圣王不仅要崇尚尊重贤才,更要厚禄安养,重用贤才,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厚下安宅”,作为圣王,必须关心下属或臣民的生活疾苦,使他们有优厚的物质待遇,从而忘我效命,这样圣王的地位也就巩固了。

第二,调控原则。《易传》认为,要实现其“化成天下”的价值目标,还必须充分发挥圣王的主观能动性。此即所谓“天地设位,圣人成能”(《系辞传》),对社会现实的各个方面积极加以调控,方能取得成功。其中又包括:“观民设教”(观卦《象传》),“振民育德”(蛊卦《象传》),即巡视四方,设立教化,培育道德,振奋精神。“遏恶扬善”(大有卦《象传》),即遏止邪恶,发扬善道。恶惩善劝,则天下群生安定。“明罚敕法”(噬嗑《象传》),必须严明刑罚,整饬法纪。“节以制度”(节卦《象传》),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各种关系和事物加以节制,使之有条不紊,顺利进行,不伤财,不害民。“裒多益寡,称物平施”(谦卦《象传》),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取有余而补不足,尽力做到分配公平。如此,则可以“损上益下,民悦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益卦《彖传》),天下也就得到治理了。

第三,自身修养原则。在《易传》看来,圣王素质的高低,修养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化成天下”价值目标的实现。因此,《易传》对圣王自身的修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主要包括:“惩忿窒欲”(损卦《象传》),“迁善改过”(益卦)。“恶盈好谦”(谦卦《彖传》),即厌恶骄满,喜好谦虚。谦逊恭敬则可以得众,万民皆服,其位自存而不失。“崇德广业”(《系辞传》),圣王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扩展自己的功业,从而使天下化成。“革故鼎新”(《杂卦传》),即要求圣王必须具备变革意识,不断改革旧事物,开创新局面,从而使自己的治国大业蒸蒸日上。因此,又必须能够“居安思危”,保持一种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做到“与时偕行”,随时变易,与时间共同前进,“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卦《彖传》)。

照以上所说,在《易传》作者看来,只要遵循了这些原则,采取了这些措施,圣王“顺天应人,化成天下”的价值目标,大概就可以得到实现了。

下页:周礼文化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