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儒学著作导读 < 儒以修身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周礼文化 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类别:儒学初探 作者:

古公亶父肇基西岐大地后,总结了一往的经验,采取了一系列的兴邦强国措施,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季历整军经武,打击来犯,开拓疆域;文王身陷囹圄,演译《周易》,回西岐后励精图治;武王雄才天略,文治武功;周公召公制礼作乐,扶助成王,讨伐商纣,无不呕心沥血,披肝沥胆,把一个弱小殷商诸侯国发展成为具有与朝庭对峙,直到蓷勫殷纣王朝,建立起一个统治长达800多年的大周王朝。周人探求追索,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后来,周人的后代又将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与人的道德联系起来,认为做到自强不息容易,做到厚德载物难。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只有道德高尚者才能承担重大任务。一个民族经历艰苦的奋斗,会创造这个民族的兴盛,而守住这样的兴盛,靠什么?那就是“厚德”。

民族越兴盛越要厚德,否则,就不会长久。在这种思想的教化下,历史记载,周的先祖数代都有很好的德行和政声,他们发展农业,教民稼穑,改进技术,弘扬周礼,倡导德政,推进教化,以至于天下归心。周人的兴起、周朝的建立及发展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以人为本的社会准则。周统治者在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兴亡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眀德慎刑”、“敬天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强调“天命”的归属转移是以帝王能否“保民”为依据。

保民中的“民”相当于现在的“老百姓”,在当时既包括奴隶,又包括贵族,也就是“自然人”的群体。在周之前,奴隶没有完全的人格,把奴隶和物品一样看待,既可转送,买卖,也可随意杀戮、陪葬。周以后提出保“民”,把奴隶当人看,禁止陪葬和随意杀戮,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是对“人”思想认识上的一个极大飞跃。

周公根据文王“怀保小民,惠鲜孤寡”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安民、息民、康民、保民、裕民”,“敬德保民”的天人合一宇宙观,这些思想就是我们今天提倡的“以人为本”社会和谐的源头所在。

下页:儒家著作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