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全曲一般分为十段.人们遵循中国古典标题音乐的传统,为每段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小标题.这些标题是: 一、江楼钟鼓;二、月上东山;三、风回曲水;四、花影层叠;五、水深云际;六、渔歌唱晚;七、回澜拍岸;八、棹鸣远濑;九、款乃归舟;十、尾声.自然,这些标题仅是编者根据对乐曲内容的理解而设的,它们有助于人们欣赏音乐时的联想,但不宜机械地去寻求标题与音乐之间的具体联系.所以,有的乐谱在出版时只标明十个段落的划分,并不注上小标题。
《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形象是鲜明的.它的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现了深远的意境,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乐曲的第一段是节奏自由的散板,具有引子性质.琵琶用弹挑、轮指等手法由慢而快地模拟了阵阵低沉的鼓声,而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则犹如远处钟声回响,水面碧波荡漾,把日落前江面恬静、醉人的意境描绘得那样细腻.将这段音乐命名为“江楼钟鼓”是十分恰当的.而且在散音中引出了全曲的主导音型:
□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为全曲主要旋律的出现,预作渲染。
在第二段“月上东山”中,出现了全曲的主要旋律:
□
这段脍炙人口的曲调优美如歌,旋律线如波浪般进行,显得格外柔美与和谐.琵琶、二胡、古筝、洞箫齐奏的音色是那样协调一致又富于典雅的色彩.另一个特点是乐逗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使得音调轻盈平稳,形象地表现了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在云层中游移出没的美丽景致.末尾由洞箫吹奏的婉转呜咽的旋律导入了深远的意境,令人凝神屏息,浮想翩翩……
《春江花月夜》的艺术构思是非常巧妙的,随着音乐主题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乐曲所描绘的意境也在渐渐地变换: 时而幽静,时而热烈,显示了大自然景色的变幻无穷。
再如乐曲第五段“水深云际”,它是在主题旋律基础上变化而成的,有一种富于动态的格调:
□
这一曲调由低胡等乐器奏出,浑厚低沉的音色不禁使人联想到江面上浊浪推拥、连绵起伏的景象.而后段由洞箫演奏的在一系列后半拍上打音的旋律则好象水鸟在云际鸣叫、飞翔,一会儿在浪花中嬉戏,一会儿在高空中翱游,自由自在,富于生气:
□
这段音乐由不同音区和不同音色构成的对比,异常鲜明地刻画了天水共长,一望无际的江面的意境,使全曲情绪由优美而转向壮阔。
第六段“渔歌唱晚”也是非常富有特色的音乐,它在每一乐句的第三小节都用休止半拍起板,因而显得风趣、生动:
□
琵琶的领奏好象渔夫一边摇橹一边歌唱,而其他乐器在每句最后长音的齐奏,又如船上众人的应声和唱,把人们尽兴夜游的欢乐情绪表达得生动有致,也为乐曲增添了诙谐、活跃的气氛。
乐曲第九段“欸乃归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由慢而快,由弱而强,乐器由少而多,逐一加入,使得曲调紧凑有力,激动人心,这段音乐描绘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达到了情绪的顶峰:
□
随后音乐在快速中陡然而止,又回复到平静、轻柔的意境之中,然而便转入“尾声”:
□
尾声的音乐是那样飘渺、悠长,好象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的夜空幽静而安详,使人沉缅在这迷人的诗情画意之中,只有最后轻轻的一声锣音,把人们从沉醉中唤醒,方才感觉到音乐的结束.(主旋律谱见本书“名曲曲谱选”第70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