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曲
[作品简介]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 年楚汉两方在垓下 (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 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在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猛烈打击下,秦王朝宣告灭亡.此时,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争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 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由于西楚霸王项羽骄矜、优柔寡断而一再坐失良机,错过消灭刘邦汉军的机会,而刘邦却从几次全军覆没中死里逃生而又重整旗鼓.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项羽的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项羽率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外逃,而汉军以五千骑兵追击,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一场格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胜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十面埋伏》最早见于记载的是1818 年出版的《华秋苹琵琶谱》.1895年出版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但这是一首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乐曲.早在十六世纪末年,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的生动状况.文中写道: “《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泪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