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
佛在世时,跋提城内,有大居士曰琝荼,大饶财宝,随意所欲,周给人物。仓中有孔,大如车轮,谷米自出。妇以八升米作饭,饲四部兵,及四方来者,食犹不尽。其儿以千两金,与四部兵,及四方乞者,随意不尽。其妇以一裹香涂四部兵,并四方来乞者,香故不尽。奴以一犁田,出米滋多。婢以八升谷喂四部兵之马,犹食不尽。举家各争自己福力。琝荼问佛,佛言:‘若论福力,汝等共有。昔王舍城有一织师,其妇,及儿媳、奴婢,正欲食时,有辟支佛来乞食,举家各欲舍己所食奉之。辟支佛言:“各减少许,于汝不少,于我得足。”即便从之。辟支佛食已,踊身虚空,现诸神变,织师举家大喜。命终之后,皆生天上。余福未尽,故得如此。’
[按]谚云:一人有福,拖到一屋。虽然如此,要知同在屋内,被其拖得到者,在彼亦自有福分。但福之大小,存乎其人耳。所以贵人子女,必无乞儿相貌;贱隶家僮,必无卿相八字。何则?同业相感,则同业相聚也。
【白话译文】
佛在世时,跋提城内,有位大居士名琝荼,家资富饶,财宝充足,随人需要什么,他都随意周济。其家粮仓有孔,大如车轮,谷米自然涌出。其妻用八升米做饭,供给四部兵及四方过往人吃,还吃不完。其儿子用千两金,供四部兵及四方乞丐随便拿,仍取之不尽。其媳妇用一袋香涂四部兵,连同四方来乞之人,其香总用不完。其奴仆用一犁耕田,种出来之谷米滋多。其婢女用八升谷喂四部兵之马,也食不尽。全家人互相较量自己福力。琝荼问佛谁福力最大。佛说:“若要论福力,你全家人都差不多。在过去世中,王舍城有一织师,有一天他同妻子及儿子、媳妇、奴婢,正要用餐时,刚好有位辟支佛来乞食,全家人都争着要将自己所食饭菜供养辟支佛。辟支佛说,各人分出少许饭菜,于你们不差那一点点,于我已足够。于是全家人听从之。辟支佛食后,跃身虚空,现出种种神通变化,织师全家大喜。命终以后,都生天上。至今尚有余福未尽,所以有此福报。”[按]谚语说,一人有福,拖到一屋。话虽如此,要知同在一屋之内,能被拖得到的,在他本身也自有福分。但福报之大小,要看各人宿世之善业如何。所以贵人家的子女,必不会有乞儿的相貌。贱隶家的小孩,断不会有卿相的命运。为什么呢?因为同业相感,才会同业相聚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