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 < 因果教育 < 首页 :般若人生网
见猎心喜
来源:安士全书 作者:周安士

(《性理宗旨》)

宋河南程颢,字伯淳,学者称为明道先生。少年好猎,后见濂溪周先生,顿除其习,自谓无此好矣。濂溪曰:‘何言之易也!但此心潜隐未发耳。一日萌动,复如前矣。’越十二年,偶见猎者,果有喜心。乃信濂溪之言不谬。

[按]戒杀放生,乃为善去恶中极容易事。断除畋猎,又戒杀放生最粗浅事。以明道先生之贤,又经十二年之学道,而方寸杀机,尚未断尽,宜乎精严戒律之高僧,天神皆为敬礼也。厥后先生主上元县薄,见乡多胶竿以取鸟者,先生命尽折其竿,且下令禁止。想此时一片杀机尽断矣。岂特十年读书,方去得一‘矜’字;十年读书,方去得‘状元’二字乎?

【白话译文】

北宋河南名儒程颢,字伯淳,学者称为明道先生。少年时喜好打猎,后来见到濂溪周敦颐先生,顿时发愿不再打猎,并说自己对此已没有兴趣了。濂溪先生说:“你先不要说得这么轻松。只不过此种杀心暂时潜藏未发罢了。有朝一日此心萌动,还会像以前那样的。”过了十二年,程颢偶然见人打猎,果然有欢喜心。这才相信濂溪先生之言不错。[按]戒杀放生,是为善去恶中极容易之事。断除打猎,又是戒杀放生中最粗浅之事。以明道先生之贤,又经十二年的道学熏陶,而内心中之杀机尚未能断尽。由此可知,那些精严戒律的高僧,受到天神的敬礼自是理所当然了。后来明道先生任南京上元县主簿,见到乡下人多用胶粘在竿上取鸟,先生即派人把胶竿全部折断,并且下令禁止捕鸟。大概此时他的一片杀机已完全断尽了。可见慎独功夫不易,何止是十年读书才去掉我慢心,十年读书才去掉名利心呢?

下页:偶动邪念